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凤凰河上跨河楼

2015-11-17 08:33 作者:徐元观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百首中的第三首有一叶舟穿妆阁底句,所说的妆阁即俗称的跨河楼,这是因为水乡民居建在河两岸,建跨河楼就可以连通两岸住房。从前,跨河楼大多作为女子梳妆之处,所以也称妆阁。船行水中,往往在远处就可看到妆阁里女子的身影,小船也渐

  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百首中的第三首有“一叶舟穿妆阁底”句,所说的妆阁即俗称的跨河楼,这是因为水乡民居建在河两岸,建跨河楼就可以连通两岸住房。从前,跨河楼大多作为女子梳妆之处,所以也称妆阁。船行水中,往往在远处就可看到妆阁里女子的身影,小船也渐行渐近穿过楼底,这是水乡特有的“夹岸疏帘影翠娥”景观。旧时,嘉兴城里的跨河妆阁以倾脂河、县西河最多,天官牌楼的凤凰河上也有一处,这就是王家宅第的跨河楼。

  王家宅第在我家斜对门,建在凤凰河两岸,河上建有水阁,大门朝向河北岸的天官牌楼街,后园却在河的南岸,天官牌楼一带要数这幢建筑最别致。据杨颖立先生《一本手录尺牍的传奇》中说,这座跨河楼还有个故事:“清光绪年间,吴越王钱镠第二十九世孙,官拜军机大臣的钱应溥以招亲形式嫁女。嘉兴新篁里王姓世家的一个青年在应亲时当庭作诗一首,深受钱应溥赏识,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为了娶亲,王家在嘉兴城内天官牌楼钱府的对面建造新房,这新房因沿凤凰河(韭溪西段之旧称)而建,厨房及花园只能造在河对面,王家就造跨河楼予以连接。这跨河楼堪称凤凰河上一景。王府造好后,由钱应溥题了‘爱日堂’的匾额。”钱应溥(1828-1901)有四子三女,三女中有一女嫁李鸿章的儿子为妻,另一女的婚嫁状况不详,故不知嫁于王家的是哪一位小姐。

  王家所建的这座住宅,坐落在天官牌楼广平桥西(中山路老门牌357号)。正门为石库大墙门,内有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一方,进内是正厅爱日堂,上有堂楼隔成卧室数间。正门东侧靠东墙是扇石库门的边门,门内是走廊,走廊西侧和正门内小天井之间有凳子高的半墙一堵,可以坐人。正门和边门都直通正厅,厅南退堂后端和跨河楼相接。跨河楼是一座木结构的小楼,东西两面是窗户。跨河楼南岸有几间平房,东是储藏室和柴房,西是厨房。厨房靠河口一端有楼门,楼门下是河埠,出厨房西侧小门就是花园。这座宅第的特色就是这座跨河楼。跨河楼不仅是连接王府前后两部分建筑的纽带和通道,而且是凤凰河上最显著的景观。

  这座横卧于河上的木结构小楼,长约十米,宽约五米,两端有门,东西两面都是玻璃窗,窗上都挂着竹篾编成的帘子,楼内十分宽畅明亮。在跨河楼上东望,可见广平桥和市心弄口的观音桥;往西可见腾蛟、起凤两桥跨在府孔庙前的凤凰河上。我记事时,河楼当然已不是“夹岸疏帘影翠娥”的妆阁了,河楼两侧窗边放着木椅和茶几,客人来访都在那里落座。夏天,两面的玻璃窗一开,不论什么方向吹来的风都能吹进跨河楼,风从水面起,凉丝丝的,是酷暑乘凉的极好地方。河上来往船只频繁,叫卖瓜果菱藕和鱼虾的船只经过,主人只要想买,就叫住船家,讲好价格数量,然后吊下一只里边放着钱币的竹篮,足不出户就可进行交易。厨房下的河埠也犹如在室内,下雨天不怕淋雨,鞋也不会沾湿。

  建这座房屋是清光绪年间的事,所以当我于抗战后期懂事时,这座宅第的历史还不长,变化不大。不过,虽然房屋变化不大,其他变化还是有的。笫一是房产主人变了,那时早已不是王家而是姚家了。那么房子怎会易主呢?杨颖立在《一本手录尺牍的传奇》中透露了他母亲是王氏后人的信息,我就请他讲讲外婆家房子易主的事。他说,母亲生前曾说起过外婆家房产变化的事。大约在清末,王家后人中出了一位败家子,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不理家业,后来还买了一匹马,整天在外骑马游荡,并有家童携款陪行便于侍候,致使家道中落而变卖房产。彼时,王氏的亲家钱家中有一位后辈堂房姑娘嫁于姚家,姚家主人在上海中国铅笔厂有股份,新郎也在上海某银行就职,家境殷实,于是就将王家房产买下。

  第二个变化也很大,我小时候已见不到王家花园了。那个时候花园既不存在,所以也不知花园的范围和原来面貌。据后来目测,花园故址估计面积不足两亩,在厨房西边,东傍住宅,北依凤凰河,西、南两边是砖砌围墙。已经破败的围墙内东边有两株腊梅花,一株桃树,一株金钩树,还有一只荷花缸。园子中部沿河有许多竹子,有的竹子已生长至河滩边,其他土地大多已成为菜地。见到这些花木和遗存物,可以想象当时花园面积虽不大,但花木繁茂。杨先生说,设计该处住宅的是王氏本家的一位叔伯,是绘画家,他知道钱氏世代为官,两袖清风,因荷花生长挺拔,出污泥而不染,故钱氏家族历来喜植荷花,做人为官也以荷花为范。那年王家娶钱家姑娘为媳,园中理应有地方植荷。但由于花园面积不大,不能开挖荷池,于是就设计采用荷花缸种植荷花。但不知当时园内有几只荷花缸,而我辈所见仅只剩一只。另外从菜地旁边堆着的缸甏碎片推测,花园里还有几条纵横曲折的小径,因为当时缸甏碎片是铺设园林小径用的。

  嫁于姚家的钱家后辈那位姑娘我见到过。我见到她时,已是一位老太太了,人称姚家太太。听说她有一位儿子在上海中国铅笔厂任职。那时我十岁出头,和其他同辈人都称她为姚家婆婆。她有一位外孙叫新民,我们是玩伴,姚家婆婆人很随和,记性很好,我们去玩时她都叫得出我们的名字,并且还知道是谁家的孩子。姚家婆婆有一双不太小的小脚,走起路来脚后跟着地,她的后脑勺梳着一个丫髻,丫髻上还插着发簪。姚家婆婆十分端庄,待人和气,见人总是笑嘻嘻的,从不和人争长论短。小商小贩都愿意和她交易,还经常为她准备新鲜质好的果蔬,特意上门为她送去。

  1984年,中山路拓宽拆迁时,这座有跨河楼的住宅拆去,花园原址一带也建成了变电所和中山电影院。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