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饱经沧桑一里街

2018-05-22 14:26 作者:欧福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每次去王江泾镇,我总喜欢到镇南面偎依市河的一里街走一走。这里是王江泾唯一的古街,那小街边哒哒哒的缝纫机声,茶室里的喧闹声,馒头铺的叫卖声,仿佛古街的一首生活交响乐。 前些时,听说一里古街要动工翻建了。镇里领导说,随着省级旅游景区的批准建设,

  每次去王江泾镇,我总喜欢到镇南面偎依市河的一里街走一走。这里是王江泾唯一的古街,那小街边“哒哒哒”的缝纫机声,茶室里的喧闹声,馒头铺的叫卖声,仿佛古街的一首生活交响乐。

  前些时,听说一里古街要动工翻建了。镇里领导说,随着省级旅游景区的批准建设,一里街将要打造成一条古色古香的商贸旅游街,让游客们再次见到昔日一里街商铺林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繁荣场景。闻之,心中大快。

  一里街全长500米,一里长,故名之。它东至运河之畔射襄桥,西至济阳桥,街面不宽,仅两三米,宛如一条飘带。街南侧房屋依傍闻溪河,进深不足10米,屋宇相接。街北侧是鳞次栉比的老建筑,并形成几条小弄,诸如钱家弄、金家弄、淘沙弄、堂楼弄、镇西弄等。这些古弄犹如毛细血管,连着一里街这条主动脉。街边,横亘着浔阳桥、济阳桥、射襄桥、闻店桥、迎曦桥等古桥,集镇闻川路、鸿运路、塘口路、东菜场路相交于一里街。

  一里古街,历尽沧桑,饱经风霜。它见证过闻溪河畔王江泾镇的兴盛,同时也听到了千年古镇被摧残时的呻吟。

  自五代闻人氏从杭州迁居闻湖(即梅家荡)起,开店筑肆,逐步形成市集,时名闻川市。以后,从中原迁居至此的王、江两户后来居上,声望超过闻人家族,闻川市又有了王江泾市的称谓。宋代,设置了王江泾巡检司,负责集镇的治安管理。到了明宣德五年(1430),朝廷设置了王江泾镇,由嘉兴府秀水县管辖,与新塍、陡门、濮院合称为秀水县四大镇。由于王江泾镇东濒运河,西临雁湖(即雁荡),故号称“控引漕河,吐纳雁荡”。又因集镇介于江浙两省之间,所以“镇当要冲,圜阓殷阗”。作为江南最早兴起的丝绸工商市镇,王江泾集镇在明代就已十分繁华。明代天然痴叟所著的《石点头》中描述道:“王江泾北通苏、松、常、镇,南通杭、宁、金、绍、温。都种桑养蚕织绸为业,四方商贾俱至收货,做买卖的拥挤不堪,十分热闹……”其时,王江泾集镇上就有了一里街,它和丝行街、百岁街并称王江泾镇三大街。一里街上店坊林立,市街繁荣,为镇区主要干道。

  明万历年间,王江泾集镇商业日趋兴盛,居民骤增,已经成为有居民七千余户的大镇。明初,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海沿岸,作为丝绸重镇的王江泾也成了骚扰对象。一里街上的商家、居民曾遭倭寇劫掠。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总督江浙闽军务的张经率数万明军进驻王江泾,和胡宗宪、俞大猷、白泫等一举在王江泾秋茂桥一带大破倭寇,史称王江泾大捷。

  清代,王江泾继续保持着江南丝绸之府的地位,丝绸贸易极为兴盛。乾隆二十三年(1758),朝廷在一里街设立了嘉兴府通判(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衙门,专门管理王江泾的商贸、治安、水利等。乾隆、嘉庆年间,王江泾镇居民有一万多户,人口四万多人,丝绸产品“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一里街上仅与丝绸有关的就有100多家丝行、筘(织机部件)店、纺机店、绸布店等。

  当年,一里街西面的浔阳桥码头上,每天都泊满了前来装运丝织品的货船。通过京杭大运河,商品被运往汉口、南京、开封等地。清代诗人宋景和曾作诗《浔阳桥题咏》,赞叹浔阳桥边的热闹场景:“春水桃花浪拍天,浔阳古渡柳含烟。蒲帆幅幅随风卸,桥外新回汉口船。”一里街东的射襄桥也是繁荣的商贸所在。清代学者唐佩金曾作诗《射襄玩月》:“鸥飞草长没城孤,故址依稀说霸图。泥淆街头人著屐,船喧渡口客提壶。高楼近水明灯火,小市连塘杂贩屠。月色照人清不寐,填然戌鼓起声粗。”

  清代宣统《闻川志稿》中曾写道:“(王江泾)地当孔道,自来兵事必争。”此言不虚,咸丰十年(1860),一里街就遭遇了厄运。这年四月,太平军从南京、苏州大举南下。清军和太平军在王江泾发生激战,太平军伤亡巨大,但最后依然打败清军。太平军获胜后迁怒于王江泾百姓,四处纵火,大火烧了七天七夜,集镇“俱遭兵燹,尽存焦土”(清光绪《吴江县续志·纪兵》)。一里街损失惨重,兴旺的丝绸商贸街就这样一蹶不振。

  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一里街才缓慢地恢复起来。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值得铭记的人物——王江泾陶家浜人陶模。陶模举人出身,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同治初年,他和其他士绅一起,发动镇上百姓,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重新修复一里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里街,就是同治初年陶模等人发动百姓之作。同治七年(1868),陶模考中进士,后官至南洋大臣、两广总督,此乃后话。

  一里街虽渐恢复生气,但和兴盛时相比,繁荣不再。《闻川志稿》曰:“同治初,故老殚力招徕,迄今五十余年才三百家,不及盛时二十分之一。”此后,由于清晚期的腐败,国家积弱积贫,一里街再没能像乾嘉年间那般兴旺。

  民国初年,一里街始终处在兵荒马乱、风雨飘摇中,一会儿是浙系军阀占领,一会儿又被皖系军阀统治,民不聊生,贸易时开时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侵占王江泾镇,并在王江泾烧杀抢掠,一里街大部被烧光,20余居民被害。之后,日军在一里街西端建起一座外径4米、内径3米、高5.4米的圆柱形碉堡。一里街碉堡和王江泾火车站碉堡群互为犄角,对集镇居民严密控制,日夜监视居民的一举一动。这些碉堡现在都成为日寇侵华有力的罪证。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一里街重现了生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里街附近建起了商场、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居民迎来幸福生活。我相信,在全国人民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的今天,一里街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