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漫说桐乡无山

2018-12-06 10:56 作者:毛建翔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七千年前,罗家角人工培养的水稻就哺育了桐乡人。可是桐乡无山,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因为桐乡无山,历代桐乡人梦寐以求,望梅止渴,于是,桐乡也有了山,或者说曾经有过山,有过山的文化留存,这些山还记载在旧志书中、文人墨客的诗文里、书画艺术家的图

  七千年前,罗家角人工培养的水稻就哺育了桐乡人。可是桐乡无山,不能不说是件遗憾的事。

  因为桐乡无山,历代桐乡人梦寐以求,望梅止渴,于是,桐乡也有了山,或者说曾经有过山,有过山的文化留存,这些山还记载在旧志书中、文人墨客的诗文里、书画艺术家的图稿上,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让人回味。

  说起桐乡的山,只是些小山丘,甚至只是几处高岗、土丘,而这些高岗、土丘,大都蕴藏着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殳山,上世纪五十年代划归海宁之前,一直是桐乡最有名的山。它位于屠甸东南,1949年前设有殳山乡。传说殳山原本是整体相连的一个山,现分为东、西殳山,明代军师刘伯温闻说此山顶常有青龙腾空,断定附近要出真命天子,便命大将军常遇春用钢鞭将山击断,以毁掉风水。

  殳山并不高,仅二三十米,上有神仙石、小赤壁、黑鱼潭等景点,尤其是每年秋季,山下乌桕叶火红一片,故“殳山红叶”成为著名一景,文人墨客为之吟诵不已。元末明初,大诗人贝琼不愿仕进,束装南归,隐居于此多年,设馆授徒,并组织发起殳山诗社,时与宋濂切磋交游。明万历年间,崇德郭子直发起组织殳山文社,后大画家石门山人宋旭等入社。明鲍恂亦筑室于殳山泾,耕桑自乐。明代吴郡《殳山诗草》、张文宪《殳山文集》等均以地名冠书名,殳山因明一代文人墨客的屐痕而名于世。清末画家毕心粹(醰甫),每在画上落款作殳山毕醰甫,其他画家如殳山外史徐菊庵、殳山翰城(曹德堡)等,均以殳山为名号,可见殳山在这些文人心中的地位。

  桐乡境内的河山,因位于含山东南侧,又加附近数条河流环绕而得名。邻湖州的交界处因有了山,于是也就有了说山的资格了。含山其实也是座高高的山岗,约六十多米高,景色秀丽,上有苍翠松柏,旁有溪流叫含山塘,山上有塔叫含山塔,原有山神庙、观音殿等建筑(已毁)。民间传说,如来佛祖游西湖时见四周无山,便命四大天王搬山到西湖边。天王搬山累了歇歇脚,在这里随手放下山。不料一放下,山便生了根,再也搬不动了(除了含山,硖石的东山、西山也在其内)。含山的魅力还因流传着“轧蚕花”的风俗而远近闻名。每年的清明节,附近农村的蚕农,特别是养蚕女子,都要到小山上走一走,轧轧闹猛。蚕民们还主动开展一些赛船、打拳之类的表演,据说轧过蚕花的女子,将来养蚕定能获得好收成。风俗流传既久,据桐乡方志记载,距今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清人倪大宗曾在《清明竹枝词》中写道:“东港新装两桨船,西村帮办彩旗鲜,脱衣卖弄腰身好,明日含山赛打拳。”对轧蚕花盛会打拳表演作了形象描绘。

  殳山、含山,在桐乡的境内、境边,一以文人墨客名,一以民俗民风闻,一雅一俗,一文一白,不仅丰富了桐乡人的精神生活,还熏陶了一批批莘莘学子,令人神往。桐乡境内至今仍被称作山的,还有青石的岑山、高桥的梵山、炉头三元村的甑山、梧桐的谢壬山、屠甸李大坟侧的姚家山、同福千年古刹福严寺后的天中山等,高则十数米,低则仅数米,大多如谢壬山一般的遭遇,即原名壬山的谢壬山,因一夜间被神移走,而本地俚语则说山谢掉了。被神移走是传说,自然湮灭和土地人为改造是事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些山或以美丽的传说,或以悠久的历史留传至今,发人幽思。桐乡历史上的山和现在仍被称作山的景观,是桐乡人对山抹不去挥不走的情结所在,没有的往往是最向往的,何况我们曾经拥有这么多山的文化遗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