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菩萨桥

2019-05-23 10:50 作者:董绍桐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勤俭路建国路交叉处,原先有一座桥菩萨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这是一座平桥。那时,它连接着东面的芝桥街与西面的建国路。后来,张家弄和芝桥街拓宽开通,成了勤俭路,这座桥加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条市河淤塞,桥有名无实,桥下没有河水流过,只是两旁

  勤俭路建国路交叉处,原先有一座桥——菩萨桥。

  上世纪五十年代时,这是一座平桥。那时,它连接着东面的芝桥街与西面的建国路。后来,张家弄和芝桥街拓宽开通,成了勤俭路,这座桥加宽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条市河淤塞,桥有名无实,桥下没有河水流过,只是两旁的桥栏提醒人们,这是一座桥。随着人民路拆除,建国路拓宽,菩萨桥彻底消失了。但是,菩萨桥周围历来是嘉兴的热闹所在,在宋代就很有名,因为这里是当时嘉兴城里的闹市口。桥下河水,南段为县西河,北段为北门市河,这里是两条河的交汇处。

  菩萨桥,1949年前一度称为熙春桥,又因为桥的东北角即人民路与当时芝桥街交叉的拐角处,有一座观音庵,所以又名观音桥,在“文革”中,又叫建设桥。早先,走过菩萨桥,就来到建国路上,对着桥头的是张家弄。张家弄很窄,弄口三家粽子店的招牌上都标明自己最真最老,现在的“五芳斋”和“真真老老”即是其中两家。弄中的鸳湖旅社,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下榻的地方。张家弄拓宽成勤俭路的时候,这家旅社因在路的北面,没有拆掉,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城市改造,才和周围民居一起被拆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嘉兴热闹地区仅在环城路以内,最闹猛的就是菩萨桥这里。在勤俭路和建国路相交的四岔路口,东南角是“杏花村”粉丝千张包小吃店,店里还出售甜酒酿;隔壁的桥头,是家水果店;西南角拐角是新联百货商店,这是嘉兴的第二大百货店(排名第一的是第一百货商店),新华书店在它的西隔壁;东北角的拐角处有家国营的糖食店,也有两三个门面;西北角则是大名鼎鼎的人民饮食店,楼下供应面条和糕团,隔出的一间门面,夏天供应冷饮,不仅是冰砖雪糕,还可在店堂里吃冰冻八宝汤、冰冻酸梅汤、冰淇淋……当时在这里吃冷饮,在嘉兴是最上档次的!楼上供应饭菜,承包喜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恢复高考,考中学子的姓名和他所读的小学、中学的校名均写在红纸上,贴在店门旁边的墙上。一时间,这些中小学在全嘉兴都出了名。因为这地段顶闹猛,所以“文革”中,勤俭路两旁人行道上钉上芦席,供人们贴“大字报”。1968年,嘉兴的“革联司”闹静坐,从勤俭路东头的环城路到西头的现在的禾兴路,搭起了半人多高的棚棚。半个多月后,在另一派的冲击下收场。

  菩萨桥东南的人民路上,向南走上二十米左右,有一座小桥,此桥名船场桥,也名禅杖桥。船场,是船们集合的场所么?禅杖,应和菩萨有关吧。在1888年《嘉兴县志》上的嘉兴地图上,已有船场桥的大名了。桥下流水从东面荐桥河过来,经樊公桥又从船场桥下流到建国路和人民路夹峙的北门市河里。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