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老地名游屯泾

2019-07-30 09:34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游屯泾是桐乡的一个老地名,现在的地图上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桐乡的一些地方人文典籍中,会见到这个地名,如明万历《崇德县志》在写到古迹时记载:纪目坡西北七里,有游屯泾,亦以驻兵得名。俗讹作牛墩。 稍通桐乡地方历史的人都知道,纪目坡也称纪目墩,是

  游屯泾是桐乡的一个老地名,现在的地图上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桐乡的一些地方人文典籍中,会见到这个地名,如明万历《崇德县志》在写到古迹时记载:“纪目坡西北七里,有游屯泾,亦以驻兵得名。俗讹作牛墩。”

  稍通桐乡地方历史的人都知道,纪目坡也称纪目墩,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争战的古战场,相传是吴王夫差驻兵并宣布军法军纪的地方,所以《崇德县志》说游屯泾“亦以驻兵得名”,“游屯”有游击、屯兵的意思。纪目墩现在凤鸣街道(原灵安镇)路家园村内,地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其西北七里处,即为今天的西牛桥村一带。

  清光绪《石门县志》编纂于1879年,距今仅140年,应该说其所记载的山川地貌与现在基本相符,其书有“津梁”一节,上面记载了“游屯泾”,并说泾上有桥梁七座,自西向东分别驻军桥、增慧桥(俗呼三圣堂桥)、贴公桥、珠砂桥、南蔡桥、凌家桥、游屯桥。在“牛墩桥”一列下有一小注:“俗呼牛墩桥,元泰定初建,通钱林泾”。对照现在的桐乡地图,可知游屯泾即为现在俗称的三圣堂港,位置在今凤鸣街道与石门镇交界处,西接运河,东通黑坂桥港(古称钱林泾),河流东西走向,长约10里。书上说牛墩桥通钱林泾,可知它位于钱林泾与游屯泾交汇处,也由此可知牛墩桥就是今天的西牛桥。西牛桥东约三里有东牛桥,估计东牛桥建后,初亦名牛桥,为区别起见,遂后冠以东、西之名。

  游屯泾(俗称三圣堂港)两岸,现在分属凤鸣街道西牛桥村、中群村和石门镇桂花村,这里地势平坦,河浜稠密,一直是传统农业区,直到现在还是桐乡蚕桑、杭白菊、小桑苗、榨菜等经济作物的主产区。

  传说游屯泾在吴越争战时曾是吴王牧养战马、训练犀牛作战的地方,明代正德间,曾任左都御史的潘蕃(石门人)曾泛舟路过游屯泾,跟几乎所有凭吊古战场的文人一样,自作多情,写下了一首凄怆伤感的诗,名为《吴越战场》:

  吴越兴亡宛目前,游屯泾上草芊芊。

  夕阳满地生寒色,野烧缘溪断暮烟。

  麋鹿歌台今往矣,鹧鸪舞殿亦凄然。

  祗余赐剑当年恨,惆怅东风哭杜鹃。

  清代道光年间,洲泉文人吴曹麟曾撰《语溪棹歌》组诗,其中有一首题为《游屯泾》的诗:

  游屯泾上草萋萋,纪目坡边一色齐。

  惆怅当年曾放牧,渔舟唱过荡东西。

  清代乾隆年间,嘉兴举人朱麟应(字梧巢)在《续鸳鸯湖棹歌》组诗中有一首诗写到游屯泾:

  游屯曾驻水犀军,洗马池边散牧群。

  试按图经寻故迹,漫传吴越一江分。

  另外,清代诗人陈吕也写过一首《游屯泾》的诗:

  列骑屯兵到处宜,野田绿水净涟漪。

  寒溪花发年年碧,想见川洄组练时。

  有些史事是很容易湮没不彰的,游屯泾,这个在历史上曾屡见于地方史志、诗歌中的著名古迹,现在却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颇让人顿起沧海桑田之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