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街巷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街巷 > INTRODUCE

炉头蛤蚆地

2021-07-19 10:37 作者:乐忆英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蟾蜍,又名癞蛤蟆,古人认为蟾蜍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旧时称科举高中为蟾宫折桂,苏东坡将各种传说与典故融而为一,说当年登科之事,有诗曰: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桐乡方言称蟾蜍为癞太婆,也有人称癞蛤

  蟾蜍,又名癞蛤蟆,古人认为蟾蜍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旧时称科举高中为“蟾宫折桂”,苏东坡将各种传说与典故融而为一,说当年登科之事,有诗曰:“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桐乡方言称蟾蜍为癞太婆,也有人称癞蛤蚆。邑人郑文乾有诗《戏蟾图》:“水居有微物,厥名云蛤蚆。么么善跳噪,又名曰蛤蟆。”

  明清时桐乡、石门(今属桐乡市)两县交界处有一块土地,民间称为蛤蚆地。

  大运河从嘉兴陡门往西,经皂林至石门湾。皂林镇在明代是一个繁华小镇,素有“小瓜洲”之称,嘉靖年间毁于倭寇。抗倭名将宗礼曾在皂林镇绣溪桥与倭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与十八裨将及部下九百人全部殉难。绣溪桥下便是金牛塘(亦名柞溪),一直往北约二十里至乌镇南栅斜尖嘴(旧名龙舌嘴)。从石门湾往东约二里有座洪泾桥,桥下是白马塘,白马塘流向东北约二十七里至斜尖嘴,与金牛塘、车溪河汇合。运河、白马、金牛三水潆回,组成一个不等腰的大三角形。从空中俯瞰,确像一只坐卧的蛤蚆。

  咸丰年间有位“谷农退士”,他所撰的《寇难琐记》“卷一”中载:“又有蛤蚆地者,自乌镇南栅龙前嘴起,至龙尾石门湾,东为金牛塘,西为白马塘,中间纵横如炉头。”

  炉头沈氏冶坊的沈济(号绣川),于明季从菱湖竹墩村徙居柞溪,世称绣川支,其住宅、家庙、墓地均在柞溪西岸,即这块蛤蚆地上。据说是依堪舆之说而居,沈氏家园前临柞溪,后有国堡桥;南邻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农学家、教育家张履祥(即杨园先生)之居;北有甑山,在明代出了钱贡、钱梦得、钱允鲸祖孙三代进士。沈济的玄孙沈铧(字东溪),于嘉靖年间抗倭而知名于世,巡抚阮鹗手书“退寇全城”四字榜其庐,隆庆间从祀宗礼祠。后又从祀桐乡忠义祠。

  沈氏后裔沈承涛老师,他是沈氏101世孙,“文革”时下放炉头三元村(今元丰村),曾业余测量了这块蛤蚆地,南北运河段十八里,绣溪桥至斜尖嘴二十里,洪泾桥至斜尖嘴二十七里,总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里。

  明清时期,金牛塘、白马塘各有石桥十座,金牛塘从南至北是:绣溪桥、话锅桥(即南环桥)、隆兴桥、庙桥、文星桥(即北环桥)、泾塘桥、九里桥(今九里松桥)、南庄桥、中庄桥、北庄桥;白马塘从南至北是:洪泾桥、李庄桥、邱洪桥、碓坊桥、南双桥、北双桥、野庙桥、陈家桥、香水八字桥(俗名大腿桥)、西庄桥。

  光绪年间,乌镇碓坊桥村古镜浜有位老秀才沈铿,作诗《国堡地上二十桥》:“金牛白马汇斜尖,形成国宝丰腴界。二十桥跨双溪上,堪笑汉魏铜雀台。”某日,他拜访族兄、沈承涛的祖父、炉头冶坊业主沈宝梓(号菊臣),沈宝梓把诗修改为:“金牛白马青溪汇,组成扇形国宝地。两塘对跨二十桥,美胜铜雀笑汉魏。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