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湾街西南湖的石塔,别有洞天,它是嘉兴一位投身辛亥革命先人的一座纪念塔。
![]() 明道法师纪念塔(残碑) 黄国华供图 ![]() 梅湾街西南湖的石塔 2022年8月5日薛家煜摄 清晨,我每每借道梅湾街散步时,总会从“诒谷堂”东侧的双钱纹弹石道涉南而行。一过澄海桥,登上分水墩,站在吴娱桥上,举目西南湖水中一座造型特殊的石塔,思绪良多。它在岸边一棵苍老的柳树映衬下,古朴典雅。凝视它,似曾相识——与杭州西湖中的“三潭印月”类同。不过,西湖三潭缘于民间传说,那是鲁班师傅凿山石成香炉,覆压湖中,罩住妖孽黑鱼精后露在水面的倒立三足。梅湾街西南湖的石塔,别有洞天,它是嘉兴一位投身辛亥革命先人的一座纪念塔。 石塔高五米许,由塔基、塔身、塔顶、塔刹组合,呈粉褐色,系武康石雕筑。塔基沉水下,不能分辨其形。塔身置于正方的莲花座础石上,如鼓状腹中镂空,四壁雕圆孔,对称通透。塔顶方形,檐口饰蝙蝠纹,翘四角,其中两角尖有损。塔刹圆柱顶圆球,有几分佛柱之状。塔前无文字标志,塔内有亮化灯饰。 早年,这座石塔立于西南湖一个分水墩上,与塔同置的还有相关的石碑。朱小燕的《一块残碑揭出一段尘封历史》,诠释了石塔的来龙去脉: 2008年秋,嘉兴博物馆征得一残碑。世居南门槐树头的钱筑人老先生应邀识碑。其言,以前鸳鸯湖里朝东的分水墩上立有石塔与石碑。小时候,钱时常坐船经过那里,见塔、碑前另有一块更高的石碑,上面刻隶书“明道法师之塔”几个字,碑高字大,遥遥在望。塔与碑,解放后仍保存完好,后……被毁。重建梅湾街时,石塔被移到水中,石碑失踪。钱老称:“塔中应有明道法师的骨灰。” 钱筑人(1925—2010),号同春,曾任嘉兴鸳鸯湖诗社社长、嘉兴书画社顾问,著有《蒲华年谱》等。 嘉兴市政协文史特邀员黄国华《记过去的西南湖》中有明道法师纪念塔碑记内容: 明道法师俗名戚则周,浙江嘉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创办警政,曾任桐乡、德清、临海等县的知事,后出家,任全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35年在吴县(现属苏州)报国寺去世,享年55岁。骨灰葬在鸳鸯湖中小沚上。碑文由明道法师好友叶恭绰撰写。叶乃文化、学术、考古、书画名家。 如今,梅湾西南湖中的明道法师纪念塔,无碑相伴。而原碑刻并未记载明道法师,即戚则周的一段大义往事。戚则周在留日期间,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与褚辅成等一起,立志推翻清朝,先后参加光复会、同盟会。回国后,他虽为清廷警察,暗中却参加革命,经常与革命党人秘密集会于南湖学堂…… 我收藏有戚则周之子戚再玉1945年9月7日给嘉兴县长王梓良的一件信札,信中建言: (庄)一拂兄夫人汪淑光女士,事变前素以办学负盛誉……际兹百事待举,教育当亦不能落后。特请兄设法(为汪)置一适当工作(城区标式学校尤佳)…… 当年,其父作故后,戚再玉返乡葬父,立碑筑塔。 戚与钱,是梅湾石塔的建造者与目睹者。他们的墨迹,让我对这座石塔有了一点认识的“基础”。 入夜,在湖畔柔和的灯光下,水面石塔更具神韵。黄国华称其“一潭印月”。它与人民公园矗立的七烈士纪念碑一样,默默昭示着辛亥革命中嘉兴风起云涌的呐喊声浪。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