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桐乡天荒荡南北各约三里,有两墩,南为鹞子墩,北为纪目墩,均为吴越争战的遗迹。 鹞子墩传说是吴国军队放飞鹞子以辨风向的地方,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气象观测站。清光绪《石门县志》明白无误地记载,鹞子墩、荫口湖皆在东九都,为吴越战地。墩仅魁父之丘,湖已
桐乡天荒荡南北各约三里,有两墩,南为鹞子墩,北为纪目墩,均为吴越争战的遗迹。 鹞子墩传说是吴国军队放飞鹞子以辨风向的地方,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气象观测站。清光绪《石门县志》明白无误地记载,“鹞子墩、荫口湖皆在东九都,为吴越战地。墩仅魁父之丘,湖已隔为几蹄涔,当大旱勺水,澄湛不涸。”至清代时,墩已摧圮,仅存一个小土堆,荫口湖也日渐湮塞,但在大旱之年仍不干涸。光绪《石门县志》成书于光绪四年,即公元1878年,距今仅100多年,那时土墩仍在。1988年,桐乡县编撰《地名志》,在“鹞子墩”一栏下这样记述,“村北有一土墩,形似鹞子,故名鹞子墩。村以墩名。据旧志记载,鹞子墩为春秋时吴越古战场遗址。”可知在30多年前,墩还在。 关于古战场鹞子墩的诗文,笔者仅见过一首,是清代道光年间洲泉诗人吴曹麟写的,收在《语溪棹歌》内,“水面波生荫口湖,春江一幅纸鸢图。偶从鹞子墩上过,几个风筝齐也无。”从这里也可看出,鹞子墩和荫口湖相距不远。 荫口湖这一地名已失传,大概在近代已完全湮塞,但鹞子墩作为一个自然村的村名,直到今天还在沿用着,它现在属于崇福镇(原虎啸乡)中夫村管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