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书印行者陈浩(2)

2012-09-29 09:33 作者:朱梁峰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陈浩回到了嘉兴,带着他110幅作品,驱车1500公里,来到了57年前他出生的南湖畔。 他称自己为书印行者,20年前,他离开海宁前往深圳;20年后,他重回嘉兴,回望南湖。 9月21日至10月8日,回望南湖陈浩书法篆刻作品展


  陈浩回到了嘉兴,带着他110幅作品,驱车1500公里,来到了57年前他出生的南湖畔。

  他称自己为“书印行者”,20年前,他离开海宁前往深圳;20年后,他重回嘉兴,“回望南湖”。

  9月21日至10月8日,“回望南湖——陈浩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展,包含创意书法、木刻书法、印章、巨幅榜书等,作品自成面貌,有强烈的视觉美感,布展“铺天盖地”,极为新颖。

《行书扇面(自作词)采桑子·秋思》

  字如其人

  1997年10月8日,在深圳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时任宝安区政协副主席在公交车上以一人之力与四名持刀歹徒殊死搏斗,肩臂都被砍伤,歹徒仓皇逃窜。这一见义勇为的壮举,在深圳引起轰动,市委书记亲自写信慰问,全国政协发出通电予以表彰,《人民日报》也发文赞扬。这位政协副主席就是陈浩。

  陈浩的名字中有一个“浩”字,让人想起孟子的一句名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他用拿笔的手与劫匪搏斗,差点让他再也无法从事艺术创作。回顾十多年前的这一幕,陈浩认为正是家乡的水土和人文底蕴,才塑造了他的性格,铺就了艺术之路。一百多年前,海宁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一句话,对陈浩影响至深——“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

  陈浩说,这些年来,不管他身在哪里,其实都在用作品表达一个浙江人的文化观:执著、耿直、激进。而他之所以有现在这样丰厚的人生历练,都与故乡密不可分。

  1955年,陈浩在嘉兴三一医院出生。外公陈尧山是民国有名的画家,祖父陈仲达是沈钧儒的学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史良是同桌。很早父亲就教他写毛笔字,告诉他“字如其人”这样朦胧的大道理。也由于练字,使得他在年少时就经历了不一样的坎坷。13岁时,正逢“文革”,红卫兵抄家时发现了一张陈浩练字的报纸,上面的一个笔误,让他被打成“小反革命”,不仅劳教,还挂牌游街。

  这段经历,也使他无法升入初中,被迫在十五六岁时就远走金华做起了木匠,起早贪黑每日能赚9分钱。不过就算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陈浩却坚持练起放下多年的书法。夏日的瓦房里气温40多摄氏度,没有电扇,浑身是汗,他就在一个木桶里装井水来降温。

  陈浩为自己50余年的书法生涯总结了八个字,并写成一幅四联榜书:彷徨、激愤、飞扬、散逸。“刚开始接触书法的那些年,是很彷徨的,因为心里没底气,也不知道练字究竟为了什么,今后的方向在哪里。后来入了门,又觉得很激愤,观王羲之、苏东坡等大师的名作,完成时也就四五十岁,为什么我和他们的差距那么大?再经过若干年,我自觉也上了一个境界,此时的心情是飞扬的。但书法的最终境界却是要散逸,书者要有看淡一切的心境,才能无限接近那座艺术的顶峰。”

  陈浩写了很多古体诗,借以抒怀。他的《海宁观潮诗》很能体现其豪放的情怀:“银河一线走蛟龙,浪卷西风独称雄。且看云间豪气在,鼙鼓十万大江东。”而他的《元日抒怀》则又能看到他淡泊的一面:“云舒云卷寻常见,水浊水清淡定收。笑问浮名复何益?坐吟湖上弄扁舟。”他就在这样的“雄”与“秀”之间、“豪放”与“飘逸”之间,寻找着“中和”之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