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张元济: 好一朵“夏士莲”(2)

2012-08-01 08:57 作者:莫渔洋 来源:嘉兴故事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张元济幼年入私塾读书,从秀才、举人到贡士、进士,直至1892年,光绪皇帝在太和殿授张元济为翰林院庶吉士。25岁以前的张元济似乎与科举制度下的传统士人没什么两样。但张元济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此后所走的道路,却



  张元济幼年入私塾读书,从秀才、举人到贡士、进士,直至1892年,光绪皇帝在太和殿授张元济为翰林院庶吉士。25岁以前的张元济似乎与科举制度下的传统士人没什么两样。但张元济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此后所走的道路,却完全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说了一段夫子自道的话:“弟生平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故不欲厕身于政界……弟敢言,公司今日所以能(有)此成绩者,其一部分未始非鄙人喜新厌旧之主义所致。”这就是张元济有名的“新喜新厌旧主义”。在张元济身上,新与旧总是那么奇妙地融合着。他一生穿着的是长袍马褂,最喜欢吃的却是西餐。他读的是四书五经,写的是之乎者也,但生病从来不吃中药。张元济71岁时给一位青年学子的信中说:“四十余年,有病绝不服中药。所以能偷生至今者,西医西药之故也。”传统其表,西学其里,正是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在群星灿烂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中,张元济的著作可能不是最多的,但他的出版事业却无人企及。张元济的学问也许算不上第一流,但他的人品却最为士林中人钦佩。张元济也正是以其莲花般高洁的人格精神,成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1937年,张元济亲自编了一本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小册子,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等史书中,选取了《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等8篇故事,对原文作了适当的删节,译成白话文,并在每篇后面加以评点。以张元济的学问,编这么一本通俗的小册子,其意显然不在于著述,而在于宣传。他还将这本小册子送给住在庐山上的蒋介石,在信中说:“国难日深,复兴民族,必先提高人格,元济近撰小册,冀唤醒一般民众。”而张元济的一生,也一直把“人格扶植、德性涵养”放在第一位。

  1927年,张元济被一伙绑匪劫持了6天,在这6天里,张元济丝毫没有脱身的焦急及求生的慌乱,而是从容自若。他在给朋友高梦旦的信中称自己为“票友”(被绑票之友),说“此间相待颇优”,写到最后竟作起诗来,“夜寐不宁,口占数绝,写成两首”,其中有“笑余粗免饥寒辈,也作钱神一例看”这样自我调侃的话。此后诗兴不减,竟一连作了十首绝句,名为《盗窟十诗》,脱身后分送亲朋好友。最有意思的是,他在盗窟中竟与绑匪交上了朋友。张元济闲得无聊,就让匪徒到外面找书给他看,结果借来了一本《圣经》。一名绑匪年纪较大,常常咳嗽,张元济就劝他去看医生,还为他开了一张治咳嗽的药方,把那个绑匪感动得热泪盈眶。绑匪也为张元济的人格所感动,对他十分客气,不但给他松绑,还让张元济睡在唯一的一张破床上,他们自己则和衣睡在地上。最后,这场“开价”30万元绑架案以1万元“人情价”而结束,绑匪服务非常周到地将张元济用汽车送了回来。

  民国初年,张元济全面主持商务印书馆。他严于律己,倘若因病在家休息,就要求停发自己的工资。董事会当然不能同意,工资照发,张元济就拒绝领取。商务印书馆无奈,只得把张元济的工资存入银行,几年后连本带利竟达到5000多元,要知道,当时“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可见这算是一笔巨款了。张元济就建议把这笔钱当作教育基金,为公司低收入职工的子女缴纳学费。

  抗战期间,世道维艰,即使像张元济这样的出版界巨子也是生活窘迫,但即便如此,张元济也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上海百物昂贵,生计大难”之时,张元济就“以鬻书度月”,靠卖字来维持生活,清贫自守。但即使是卖字,张元济也坚持着自己的人格标准。1945年7月,张元济的一位近亲拿来一幅画卷,并附上面额11万元的支票一张,请张元济在画卷上题写引首“菉竹轩联吟图”6字,上款“筑隐先生、菉君夫人”字样。这本是举手之劳,但张元济觉得以11万元的高价换6个字,其中必有名堂。再细看支票上竟盖有汉奸傅式悦的图章。张元济当即拒绝,写信给这名亲戚说:“是君为浙省长,祸浙甚深,即寒家宗祠亦毁于其所委门徒县长。以是未敢从命。”这位亲戚不识趣,再打电话来求情,张元济说“于心终觉不安,故仍不愿下笔”,严词拒绝。

  有学者曾在海盐张元济图书馆留言:“张元济不可追。”不可追者,并不在于他的学问才情,也不在于他见过光绪皇帝、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和毛泽东这5位中国第一号的人物,不可追的,是他对中国出版事业的贡献,更是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