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为私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进了上海,要抓捕救亡分子,黄尧不得不离开上海,开始了八年的流亡生涯。一九三八年他在重庆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民间出版社,旨在印发民众宣传和士兵教育刊物。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
![]() 天下为私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进了上海,要抓捕“救亡分子”,黄尧不得不离开上海,开始了八年的流亡生涯。一九三八年他在重庆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民间出版社,旨在印发民众宣传和士兵教育刊物。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他共出版了《侵略七十二图》(中英文对照)、《后方的重庆》、《光头游击队》、《好男儿》、《一个中国兵》等十三本抗战漫画及《新的连环图画座谈》等漫画理论著作。另外很多报纸杂志上也都有“牛鼻子”抗战的身影。同时他还走访乡间,取材民间绘画,亲自制作了争取胜利的《抗战门神图》、斩杀“五毒”的《抗战钟馗图》及指示人们复仇杀敌的《和合二仙》等木版宣传画,分发到各地张贴达五十多万份,这种取自民间用之民间的做法,不仅通俗易懂,更有益于抗战的宣传。 《侵略七十二图》以中英文对照,一文一图,历数了侵略者的罪行:“谋我福建”,“攻我台湾”,“灭我琉球”等,七十二幅图串起了中国人民的血泪史。黄尧在前言中写道:“铁一般的历史!这是中国几千万同胞血凝成的铁一般的历史!六十年来!我们中国人是怎样遭受日本鬼子残酷地宰割,惨痛地俎杀,也就是日本法西斯怎样地在破坏世界的和平,摧残世界的公理和正义!”字字血泪,发人深省!不仅是对中国人宣传教育,更是对侵略者的控告。《一个中国兵》,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流浪的孩子成长为一位抗日战士的过程,其“好男儿,去当兵”,“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篇章,思想进步,影响很大。冯玉祥将军在此书的序言里写道:“抗战重在宣传,而我国的大众,不识字的居多,文字的宣传,收益甚微,这非靠绘画来服务不可,而有些‘画师’觉得画‘丘八’,画一般的老百姓,还没有画女人大腿有意思,所以不愿在这方面努力,黄尧先生,却只见‘牛大哥’的大脚大手、大鼻子,是与有些所谓‘画师’不同的……在抗战期间,我们不仅看到《牛鼻子下乡》、《牛鼻子入伍》、《牛鼻子杀敌》,而且还要抗到底,一定还会看到‘牛鼻子’走到鸭绿江边,‘牛鼻子’在富士山头与日本被压迫民众痛饮胜利酒呢。”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黄尧曾在成都、贵阳、衡阳、桂林、昆明举行书画个展,到贵阳又应邀举行“百寿图”、“战争中的中国人”与“漫画中的贵阳”等特展。展览每到一处,皆能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但他感觉把 “牛鼻子“搬上荧幕,更有利于教育儿童,更有利于抗战宣传。他在抗战初期就找过中国动画片创始人万籁鸣四兄弟,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实现。在重庆总政治部第三厅宣传科工作期间,同张乐平同事,也想和“三毛”合作,与“米老鼠”、“唐老鸭”一争高下。结果也因战事紧急,卡通片没拍成,他们倒合作画了不少“牛鼻子”和“三毛”在一起的漫画。一九四九年他仍不甘心,在广州同“中国电影之父”黎民伟商议,也因朝鲜战争而未果。 一九四二年,黄尧离开重庆,辗转贵阳、桂林、昆明等地。西南奇特诡秘的民风习俗、社会风貌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一连画出了《漫画贵阳》、《漫画重庆》、《漫画昆明》、《苗区小访》等“牛鼻子”旅行系列漫画,为研究地方民俗民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新中国成立后,黄尧暂居香港、泰国,后定居马来西亚,继续用“牛鼻子”服务于教育界,出版有《马来“牛鼻子”》漫画集、《教育漫画》十册、《实用漫画》等,在东南亚名噪一时。退休后潜心书画和历史,致力“文字画”及民俗学的研究,沥尽十年心血写出了《星马华人志》。一九八七年病逝于吉隆坡。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