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响】 文史薪火传 叔皮有子述先人,又产曹昭笔有神,得月楼高钟秀甚,九原应喜看传薪。顾颉刚所撰朱希祖挽诗 这里的叔皮是指史学家班彪,写成《后传》60余篇,他的儿子班固,修成《汉书》,女儿班昭完成哥哥未竟
【影响】 文史薪火传 叔皮有子述先人,又产曹昭笔有神,得月楼高钟秀甚,九原应喜看传薪。——顾颉刚所撰朱希祖挽诗 “这里的叔皮是指史学家班彪,写成《后传》60余篇,他的儿子班固,修成《汉书》,女儿班昭完成哥哥未竟的遗稿。在这里顾颉刚以叔皮暗指祖父,其子班固暗指我的父亲朱偰,曹昭即班昭,暗指我的姑妈朱倓。得月楼是祖父出生的地方。” ![]() 今年8月出版的《朱希祖文集》 朱元春父亲朱偰是朱希祖的长子,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今天,在南京,中华门依然矗立,这可说是朱偰以一顶“右派”帽子换来的。1956年,时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的他,面对南京拆城墙的风波,挺身而出,保护南京明城墙,与此同时,他还为电台写了广播讲话,又四处奔走呼吁,联合社会各界来制止这一人为的灾难。次年,他却因此事被撤消职务,戴上了“右派”帽子,更在文革中因迫害自杀。 “南京城墙这件事,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不仅是政治前途,甚至包括身家性命。我一直想了解他,接近他。性格决定命运,父亲太过耿直,什么都说,他觉得应该有正义感,该坚持的要坚持。解放前他写过不少文章骂国民政府,骂黄金买卖,曾经因此被蒋介石召见过。他觉得作为文人,这是我的良心,我就应该这么说。这可能也是我们家人共同性格,做事认真,一是一、二是二。” 朱元春觉得这与父亲受到的教育有关。朱偰曾专门撰文回忆他的父亲如何教育他。“余幼受庭训,未入小学,先君于课馆之暇,常躬自授读,谆谆教诲,期望良殷……余年十一,始受读《楚辞》、《文选》;先君更于课余灯下,亲为讲解《史记》,至《伯夷传》,尝问余姊弟曰:‘贾子谓贪夫殉财,烈士殉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太史公则云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焉。尔等试各言其志。’余侃侃陈辞:殉财殉名,皆非所好,争权夺利,更所鄙弃;窃慕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愿以德行学问自勉。”朱偰的回答得到父亲的赞赏,他也颇受鼓励,“自此更立志自奋,《史记》读毕,即遵先君之命自修《资治通鉴》、《续通鉴长编》、《明通鉴》,下及《东华录》、《东华续录》……”朱元春记得父亲晚年曾回忆:“那时我佩服鲁仲连,功成不居;我爱好乐毅,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喜欢荆轲、聂政,支持正义,剪除强暴。那时我立志要做一个大丈夫,干一番伟大的事业。” 朱元春觉得父亲受祖父影响非常大,热爱民族国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治学严谨、热爱家乡。“最重要的当然是对文史的热爱,父亲虽然专业是经济,但史学是家传。父亲和两位姑妈都没有上小学,祖父亲自教授。父亲中国传统教育功底很扎实。常常走着路诗就作出来了,诗词的格律早在肚子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