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正当《新儿女英雄传》正式开拍之际,抗美援朝开始,16岁的史大同在自己的坚持下参了军。虽然爸爸从小离开我,但我很理解他的爱国心,从小刻在脑子里,他是爱国的,国家号召保家卫国,我要像爸爸那样站出来
1950年,正当《新儿女英雄传》正式开拍之际,抗美援朝开始,16岁的史大同在自己的坚持下参了军。“虽然爸爸从小离开我,但我很理解他的爱国心,从小刻在脑子里,他是爱国的,国家号召保家卫国,我要像爸爸那样站出来,我要参军。” 参军那天,她到北影摄影棚和父亲告别,生平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掉下眼泪。“爸爸教育我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生命,奉献精神、献身精神,这是爸爸对我的教育。直到现在不计较待遇,不计报酬,这是爸爸传承给我们的。” 文革后的史大同,已经45岁了,开始自学英语,现在她能做到与外宾对话,给中央电视台翻译剧本。62岁开始学电脑,“包括从我做母亲开始,我完全靠自学为孩子做衣服,这都受益于爸爸从小对我的教育和榜样的力量。” ![]() 史大同近照 史大同说:“爸爸走前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分钱,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思想财富。我崇拜他,我就学他,我孩子就学我。我把爸爸的这种学习奋斗精神传给了我的两个儿子。”在史大同看来,史家人的家风,正是演员白杨说她父亲的正派和正气:“正派,正直,不随波逐流,我们家有这个传统。做人做事力求完美,都有这么一个劲头。” 史大同的两个儿子王晓昀、王晓康在改革开放初相继出国留学,王晓昀是目前最优秀的数据库软件工程工具之一PowerDesigner的创始人,任法国巴黎SAP软件公司的总设计师。“他在国外33年,一直没加入外籍。” 王晓康受外公影响,从小热爱艺术,爱画画,爱写作。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曾自编、自导、自剪、自己独立制片,拍摄了两部英文专题片《目的地——拉萨》和《喜马拉雅的传奇》。现从事高级管理工作。 史东山的大儿子史大千也是一位导演,代表作品有《青年鲁班》、《红色背篓》,1985年病逝。1955年,史大千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从此开始电影艺术生涯。 而在1954年9月底,史东山在他离开人世不久前,曾接到邀他出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兼教授的公函。这是他梦寐以求培养电影新人的舞台。史大千的第二个儿子史晨风正是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电影《最后的疯狂》,就由他导演。哥哥史晨原是该片编剧,现从商。三代人的道路也折射出中国电影史的演变。 史东山的二儿子史大中,小学毕业后考入“重庆幼年空军学校”。解放后,他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回到北京,积极为新中国航空事业服务。在文革结束后病逝。史大中的两个儿子史少杰、史少凡都从事技术工作。史少杰在德企工作,他说:爷爷是一个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的观点。爷爷这种精神才是中国人的希望。史少凡在清华大学信息研究院搞科研工作。在他自己的工作上,他和他的祖父一样也追求完美。 第三个儿子史大正,毕业于上海音乐学校钢琴系,后成为上海青年钢琴家。2010年去世。 幼女史大里是我国第一代芭蕾舞演员,曾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常务副主席。2010年去世。 史大里的女儿张晓华,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系,现从商。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