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8岁那年,他中了举人,29岁又中了进士。按照传统中国士大夫家庭的习惯,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乡绅或政客。然而沈钧儒没有走这条路。 1997年,上海衡山公园竖起沈钧儒铜像时,沈谱写了一篇《爱的化身》。她这样说自己
28岁那年,他中了举人,29岁又中了进士。按照传统中国士大夫家庭的习惯,他本来应该成为一个乡绅或政客。然而沈钧儒没有走这条路。 1997年,上海衡山公园竖起沈钧儒铜像时,沈谱写了一篇《爱的化身》。她这样说自己的父亲:一部近代史,他的祖国及人民经历了多少欺凌苦难及蹂躏啊!自他出生至刚涉世就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他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对于孕育他生长的这块广阔土地上的一切,都寄予深厚的情感。他热爱祖国每一寸大好河山,同时,他的爱国和爱人民也是密不可分的。祖国不是虚称。如何才能摆脱祖国和人民的深重苦难并获得永远的解放呢?!他曾不顾一切地去寻求这个真理。 沈钧儒一生几次出生入死。他被北洋政府监禁过;上海“四·一二”政变又遭蒋介石逮捕;抗日战争期间,他同邹韬奋、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史称爱国“七君子”事件。研究者称沈钧儒是吴越文化之子。他的身上,既有吴文化的亲厚、友善、忠义、爱家等风范,又流淌着刚毅、坚贞、顽强的越文化血液。他一生爱国忧民,追求国富民强,这也是几千年来,世世代代优秀的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传统。 “爷爷还被称为‘老少年’。他爱和青年人交朋友,因为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沈宽回忆说,“我听长辈说,相当多的革命进步青年去延安或者去国外勤工俭学,他们来找我爷爷,他就把身上的钱给他们,或者把手表、衣服给他们。这样的事情他做了很多。” 在沈钧儒后人眼里,沈钧儒虽一生从事革命,却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在那血雨腥风的岁月里,他仍旧保持着中国传统的浓厚亲情。他被女儿沈谱称为“爱的化身”。 2008年出版的《沈钧儒家书》,汇集了他从1901年到新中国成立后写给亲人的200多封信。在为信仰的事业奔波忙碌时,他还不间断给孩子们写抵万金的家书。 沈钧儒一生重情,他在1922年写下了3万字的《家庭新论》,说“儿童是人类爱的维系物,社会制度无论变迁到如何程度,爱就一个字,必终为社会建设的基础……” 在北京,我们还采访了沈钧儒的孙女,沈叔羊的女儿沈松。在她的印象中,“奶奶肺炎去世后,爷爷把自己的照片放到奶奶的衣服里,一起埋在嘉兴的老坟,奶奶的照片他天天放在自己兜里。他屋子一直挂着一张很大的我奶奶的照片,一直到他去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