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 1911年9月,俞创硕出生在浙江平湖的新埭小镇。据说俞的祖辈是从广东迁来的,因做木材生意发了家,就在新埭镇上造起了黑压压一大片房子。现在,平湖新埭镇西大街61-68号,俞家的老房子还在。沿着香山堂的门牌,
二 1911年9月,俞创硕出生在浙江平湖的新埭小镇。据说俞的祖辈是从广东迁来的,因做木材生意发了家,就在新埭镇上造起了黑压压一大片房子。现在,平湖新埭镇西大街61-68号,俞家的老房子还在。沿着香山堂的门牌,从一条长廊走进去,直入内室,可以看到一个条石铺就的小天井,精致的台门,精美的砖雕尚可分辨。这样的老房子在新埭已经不多见了。老房子的楼上,还住着俞家后人。2005年9月1日,我曾陪同俞创硕的夫人刘珍宝女士到过这儿。俞夫人不清楚老俞到底出生在哪一间,她倒是清楚地记得,1947年,他们结婚后曾经来过这里。“喏,我们就住在这间房子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回上海了。”俞夫人用上海话和我说,语调中充满了深情的回忆。推开木格子窗,街面上的脚步声,谈话声一下子传了进来,俞夫人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窗外金黄色的阳光斜斜地照射到了木头地板上,老人陷入沉思。 俞创硕在这里生活了将近二十年,此前,他在新溪国民小学完成了最初的启蒙,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他没有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而是拜新埭名医高养和为师学中医。这段时间,俞创硕对绘画产生兴趣。十九岁那年,他干脆来到距离新埭不算太远的上海,报考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凭借绘画天分,他居然还真的考入了该校的西画系。俞创硕也没有在绘画上继续钻研,然而,美专的学习生涯,对他后来从事摄影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现在我们已经无从知道俞创硕是怎样迷上摄影的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上海,摄影即使在见多识广的上海市民眼里,依然是一件新奇的事物。那个时候,摄影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尊奉为艺术。苦难的现实,让年轻的俞创硕开始关注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的关头,作为美专学生的俞创硕自然也是热血沸腾到了极点,尽管他不像其他学生那样能说会道,那样情绪容易激动,但是他有正义感,有爱国心。晚年,俞创硕不经意中曾对俞鸣谈到一件往事,可以看出他选择战地摄影的必然性。 当年的美专,有许多鼎鼎有名的老师,翻译家傅雷是其中之一,学识渊博的傅雷一向不关心政治,当年也是这么一个态度。上课时,傅先生告诫他们,学生不要去关心政治,学生应该好好读书,完成自己的学业。然而,热血沸腾的青年哪里听得进这样的劝告,当时就在课堂上和老师顶撞起来。情绪激动的学生还动手打了傅雷。受这么一股爱国热情的驱动,1932年,俞创硕美专毕业,立即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参加上海国难宣传团赴华北、西北及内蒙拍摄新闻照片。大抵这个时候,俞创硕开始了漫长而极富传奇的战地摄影生涯。 ![]() 1937年,八路军警卫护送俞创硕(左起第五人)去抗日前线采访。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