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周士涟:清朝慈善教育家

2013-11-29 08:44 作者:何志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周士涟(17561834),字补年,嘉兴新丰镇人,如今说来竟是嘉兴史上一位颇为特别的慈善助学人士。 乾隆时他已家道中落,却有感于农村孤寒子弟因贫废学,一直寻思助学之道。嘉庆初年(1796年),倾其家资与友人在新丰镇中市创办起平林义塾,接着又在周边办起盐

  周士涟(1756—1834),字补年,嘉兴新丰镇人,如今说来竟是嘉兴史上一位颇为特别的“慈善助学”人士。

  乾隆时他已家道中落,却有感于农村孤寒子弟因贫废学,一直寻思助学之道。嘉庆初年(1796年),倾其家资与友人在新丰镇中市创办起平林义塾,接着又在周边办起盐溪、尚文、里仁三所义塾。金殿传胪黄安涛在《义塾序》中赞曰:“及其成,则弦诵之声遍于户里,无荒于嬉者,独念周子贫士也。”

  但在周士涟办学之初,据说唾骂之人不计其数,有的甚至称他为傻子。可他不怕诽谤讥讽,排万难以赴,终于完成办学大业。清廷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汪廷珍,在嘉庆九年(1804年)奉旨视学浙江时,闻周氏之义举,欣然作《嘉兴新丰义塾记》(全文载入《嘉兴县志》),其记曰:“义学者,所以济乡学之穷也。然非好义者不能举,好义而无力亦不能举。周生家无担石而克举之,卒底于成,此殆孔子所谓欲立立人者哉!方周生之倡议也,有百计阻之者,卒不懈,人以为难。”

  嘉庆十一年(1806年),周士涟到杭州募捐办学,创办了宗文义塾。由于义塾开支甚大,他便与次子出门击钲募捐,风雨寒暑从不间断。最让人感动的是:原配夫人高氏仙逝,无以为殡,子壮不能授室,而其志不衰,为人所敬重。对周氏之义举,杭城有“南周北武(训)”之誉。其实周士涟出生早于武训82年,其精神更为可嘉。他办学考虑周详,管理得法,教学有方,塾生学习努力,曾出了一名探花、一名传胪,还有不少后世知名之士。

  杭城名绅阮和曾作诗赞曰:“浙省人文起蔚然,先生独冠会城贤;初由欈李开乡塾,复至钱江募义田。小子翱翔才可造,成人踊跃道堪传;中邦六艺推邹鲁,百代犹尊圣学渊。”周士涟之举最终惊动圣听,嘉庆帝于十八年(1813)特为之钦颁御书“乐善好施”匾额。清太子太保、杭嘉湖道林则徐也两次撰文表彰其事,道光二年(1822)在《杭嘉义塾添设孝廉田记》中称赞道:“诚使一乡一郡县之间,尽得一二如周生其人者,奖掖寒畯,宽然与以读书之岁月,足以推广学校之化,而为人才造就之阶。天下不少好义之士,吾愿闻周生之风而兴起者众也。”近在中共中央党校所编的《中华学府志》中也称其为“嘉兴著名义士、教育家”。周士涟毕生办学,名播浙西,晚年他所著的《杭嘉义学合志》,现珍藏于南京图书馆。

  其后裔周良才,清末补邑诸生,是南社社员。曾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因病辍学回家。他继承祖上遗志,积极参与筹备平林义塾改组工作、创办平林两等小学堂,并义务教课数年,为新丰镇留下了一段周氏曾祖孙热心办学、造福乡梓的佳话。
顶一下
(3)
75%
踩一下
(1)
25%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