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3年一师毕业后,沈本千原本想去日本留学,但因家人反对,而未能成行。经潘天寿引荐,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攻读西洋画。美专毕业后,沈本千的从业经历丰富,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等地的教育、文化领域
1923年一师毕业后,沈本千原本想去日本留学,但因家人反对,而未能成行。经潘天寿引荐,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攻读西洋画。美专毕业后,沈本千的从业经历丰富,在上海、松江、嘉兴、杭州等地的教育、文化领域任诸多的职位,在嘉兴曾任嘉兴图书馆馆长等职,但从未中断过绘画。抗战期间,在浙西避难,他婉拒衢州县长之职,却举办了四次画展,卖画为生。 沈本千幼时画国画,后主修西洋画,但用他自己的话说:画西洋画总感到不能“身入其境”。于是,35岁后又改绘国画,他把西洋画的技巧融入到国画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沈本千的室名为“留云阁”,又名“流云阁”。留云、流云之名虽美,却包含着他的无奈和洒脱。 解放后,沈本千住在杭州解放路官巷口缸儿巷。1972年,退休在家的沈本千上街偶遇杭州大学胡士莹教授,胡教授向他索画,后又有几位老朋友也向他要画,所以,他很想重拾由于“文革”而中断的绘画。但当时他的住房窄小,没有地方放置画桌。于是,他想到是不是可以把公用厨房上方、大家堆放杂物的阁楼改作画室。阁楼既无壁窗又无天窗,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开了个天窗,收拾收拾,腾出几平方米,放一张折叠桌子,权作是画室。 沈本千在阁楼里绘画,环境之恶劣是可以想见的。夏天因为不通风,经常是汗流浃背。而每天早上,邻居在阁楼下发煤炉,烟气冲楼而入,每每要逗留多时,这时,他只好辍笔下楼躲避。据此,乐观的沈本千给阁楼画室取名“留云阁”,并刻章,在“留云阁”画的画均盖此章。时间一久,从“留云阁”流出的画多了,在友人中“留云阁”的名声也就大了。一次,几位友人一定要看看“留云阁”画室。登“留云阁”不易,搬来木梯,木梯搁在公用走廊上,人上楼后,将木梯移开,否则会影响他人走路,下楼则要大声叫下面的人将木梯搬过来。友人风趣地说:“‘留云阁’听来文绉绉,登上‘留云阁’可要担风险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沈本千创作出《虎跑晚钟图》、《西湖长春图》等一批传世之作。 1984年,在政府关心下,沈本千搬入新居。沈本千欣然将自己画室“留云阁”改名为“流云阁”。 1991年1月23日,沈本千因病在杭州谢世,享年88岁。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