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怀仲梧先生

2014-05-12 08:49 作者:吴天行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张树森先生,字仲梧,海宁人。他出生于清末,是前清举人,也是桐城派古文家。海宁历史上屡遭兵燹,其尤著者要数明末周宗彝领义兵抗清及清咸丰同治年间闹长毛(太平军起义)这两次。晚清朝政腐败,丧权辱国,张先生为之痛心疾首。可到了民国,依然是军阀混战

  张树森先生,字仲梧,海宁人。他出生于清末,是前清举人,也是桐城派古文家。海宁历史上屡遭兵燹,其尤著者要数明末周宗彝领义兵抗清及清咸丰同治年间闹长毛(太平军起义)这两次。晚清朝政腐败,丧权辱国,张先生为之痛心疾首。可到了民国,依然是军阀混战、百姓遭殃。

  张先生当时在硖石河东街设塾。海宁近代名人辈出,许多皆出于他门下。先父吴心澄(1920-2012)亦曾于1931年至1936年跟随张先生学习古典文学(从小学到至初一)而受益匪浅。父亲虽非其高足,但古文功底不错。他于1954年由嘉兴农校调入三中教语文,并任班主任。在家里备课时,常情不自禁地吟诵古诗文。

  海宁吴其昌先生在《志摩在家乡》一文中回忆道:“第一次的同门,是我们硖石的张仲梧(名树森)。张先生长方脸,结实身子,浓眉毛,两只眼睛炯炯有光,常常吓得孩子们心里‘别别跳’。又是一位桐城古文家,读一句‘……乎……耶’的文章,那尾声要拖至两分钟以上——我敢发咒说:就是听龚云甫唱戏,也没有张先生念书那么好听……张先生是我们硖石镇上,从程学川太史以至米店伙计张有财之类所一致公认的‘两脚书橱’——的确,张先生对于中国地理的烂熟,我直到现在还是五体投地的佩服。张先生古文的高足,前后应该有三位。第一位,一致地推戴志摩;第二位,是轮到许国葆先生;第三位,他们硬说是我,这真使我惶恐到万分的事情!”

  吴其昌先生还写道:“紫薇山,但是名字已是醉人了,白公祠又是申如表叔、仲梧先生、廉臣先师(单不庵先生的妻兄)几位老辈的得意事业。”他还提到碧云寺、飞岚阁等处,这些地点是张先生当年携弟子们同游的。晴日登高望远,蓝天白云,长河入海,江山如画,平添弟子爱国爱家乡之情怀。我也曾随父亲指点,冒险爬进又光又滑的西山蜒蚰洞,从洞里远望蜿蜒而来的火车,想象着近在咫尺的绕西山飞行投下炸弹的日本“红头苍蝇”飞机,体会父亲少时的动荡生活。人在少年时如能遇上一位好老师,那将是受益一生,到老仍难以忘怀。想想那些呆看人家小朋友背书包上学,却因家里穷,只得爬在学校教室窗口看的小孩子;想想父亲经常说的“乱世人命不如一条狗”,我感叹身在新社会真好,太平、不打仗,小孩子都有书读。现在我们许多人实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张先生不仅给孩子们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基础,还培养他们酷爱读书、探求真理的良好习惯。他不遗余力地灌输给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督促弟子熟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篇章,吟诵爱国诗人屈原、陆游、文天祥的诗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并告诫弟子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要“奋不顾身,勿忘为国家多作贡献”。

  父亲曾多次谈到张先生于课堂上读及清末甲午之役,认为是国人的奇耻大辱。每到那时,他往往咬牙切齿、涕泪横流,过了六七十年了,父亲对这情形仍念念不能忘怀。《先师海宁仲梧先生遗稿序》中记:“童子智虚心白,端坐竦听先师述讲甲午韩藩丧师,台疆被割之痛,左宝贵、邓世昌之义烈,刘永福、唐景崧之孤忠,聂士成、马玉昆之壮勇,气荡肠回,热泪横决。我先师继复述戊戌以来,先觉先烈流血抛头、成仁取义之壮行,则二三小子又复沸血潮动、厉算尺以当匕首,齿齧唇而思挺起,亦不复忆清社之已无矣。盖我先师植志之深,感人之力,似可以武湘贤左耀之前跣……”

  先生之志,今日已遂矣!值甲午之役120周年,谨以此文告慰二老。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