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一代文宗朱彝尊(3)

2014-05-19 16:29 作者:梅晓民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22岁时,江、浙士人在嘉兴南湖集会,时称十郡大社,朱彝尊与叔父朱茂晭等前去赴会。后来还参加了魏耕为首的秘密反清组织,并与山阴(今绍兴)的抗清人士祈理孙、祈班孙过从甚密,一起从事反清活动。康熙元年(1662



  22岁时,江、浙士人在嘉兴南湖集会,时称“十郡大社”,朱彝尊与叔父朱茂晭等前去赴会。后来还参加了魏耕为首的秘密反清组织,并与山阴(今绍兴)的抗清人士祈理孙、祈班孙过从甚密,一起从事反清活动。康熙元年(1662)被人告密而事败,魏耕被杀,祈班孙被流放东北宁古塔,祈理孙则看破红尘,落发为僧。而朱彝尊也险遭连累,只得到永嘉(今温州)躲藏。起程时,曹溶为他饯行。此年,岳父冯镇鼎病死于湖州归安学舍,享年74岁。一年后,风头已过,朱彝尊回家,生父朱茂曙病亡,享年63岁。

  一是惧怕再受牵连,二是因家贫,朱彝尊从此不得不抛家别子,“客游”四方,先后至广东省高要县任家教,后又在绍兴、永嘉、大同、济南、通县、江宁等地作幕友。一直到康熙八年,41岁的朱彝尊才回到梅里,“买宅于邻”,作短暂停留。在此期间,由于他贫不失志,勤奋治学,结识了当时的爱国志士顾炎武、黄宗羲、屈大均、王士祯等,编著了《江湖载酒集》、《词综》等著名作品集。其中《江湖载酒集》序《解佩令·自题词集》词,曾由毛泽东手书抄录。朱彝尊与当时主宰诗坛的礼部主事王士祯有“南朱北王”之称,并开创和奠定了“浙西词派”的地位。康熙十三年,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通州区),岁暮思乡,创作了著名的《鸳鸯湖棹歌》一百首,被后人誉为“有韵的地方志”。

  康熙十八年(1679),清王朝为了笼络知识分子、稳定汉族人心,特举试博学鸿词科(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户部侍郎严沆、吏科给事中李宗孔等文友极力举荐,51岁的朱彝尊终与严绳孙、潘耒、李因笃四人以布衣身份录取,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赐“紫禁城骑马”,担任廷试读卷官,并参加纂修《明史》,还曾出典江南省试。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带着手下一个叫王伦的人到王宫里抄写一般人看不到的书,为掌院学士牛钮所弹劾,被“降一级”,移居宣武门外海波寺街古藤书屋,后移居槐市斜街,至康熙二十九年才官复原职。康熙三十一年,不知什么原因又遭罢官,这时的朱彝尊已六十四岁。之后,一路游历至六十八岁才回到梅里,筑曝书亭于所居之荷花池南。在此期间,妻子冯氏不幸病故。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第三次南巡,朱彝尊往无锡“迎驾”。同年,四十八岁的儿子昆田病亡,朱彝尊强忍悲痛,为其诗作选定《笛渔小稿》十卷。后康熙又二次南巡,朱彝尊均前往“迎驾”,并献上他化了一生心血的《经义考》、《易书》等,受到皇上的嘉奖,亲赐“研经博物”匾额。

康熙御赐“研经博物”牌匾(1964年由张宗祥重书)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