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刊刻《嘉兴藏》 《嘉兴藏》,是汉文大藏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来被认为是汉传佛教最完整的一部典籍。因在嘉兴楞严寺流通发行而被称为《嘉兴藏》。 万历十七年(1589),《嘉兴藏》在五台山妙德庵正式刊刻。在
刊刻《嘉兴藏》 《嘉兴藏》,是汉文大藏经,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来被认为是汉传佛教最完整的一部典籍。因在嘉兴楞严寺流通发行而被称为《嘉兴藏》。 万历十七年(1589),《嘉兴藏》在五台山妙德庵正式刊刻。在此之前,刻藏事宜已经酝酿了很久。早在万历元年,袁了凡就有刻大藏经的倡议。后有法本禅人响应了凡的倡议。无奈刊刻大藏经任务艰巨,所费资金甚多,法本自知力不能及,一直没有行动。 万历七年,紫柏大师访云谷,刚好赶上法本也在。法本向紫柏大师讲述了刻《大藏经》的想法,并提出了刻藏最大的难题是耗资巨大,所需资金约三万金。这个庞大的数字让法本望而却步,认为很难募集到这么多钱。 紫柏听后,认为刻藏非常有意义,不能因为难就不敢做。况且宋朝、元朝都曾刻藏,难道堂堂大明,反不如宋元?他毛遂自荐:“老汉虽不敏,敢为刻藏之旗鼓。”紫柏承诺总领刻藏事宜,并马上行动起来。 紫柏明白刊刻《大藏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他积极动员各界人士,取得他们的支持。紫柏取得朝廷官员陆光祖(浙江平湖人)、冯梦祯(秀水人)、曾同亨和瞿汝稷等人的赞同,并请陆光祖撰写《募刻大藏经》倡缘文;他到牢山拜访高僧憨山德清,并得到他的支持;他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委托管志道草拟《检经会约》,规定校经的规则、编排体例等。 紫柏与众人商议如何募集资金。刑部员外郎于玉立主张重点集资,即找有钱人捐款,省时省力;紫柏主张广募,意在广结善缘,令知道的人随缘捐赠。最后以广募的方法筹集资金,更符合佛教布施的法意。 《嘉兴藏》的版式也是经过讨论后由紫柏大师而定。以往佛经的版式多采用梵筴装订方式,即以长条横幅折叠成书册,首尾再各加硬板封面。这种版式庄重典雅,但刊印的成本高,不易流通。不过,当时还是以梵筴为尊。袁了凡提出以方册代替梵筴,遭到非议。对此,紫柏说:金玉虽然尊贵,但不可以赖以为生;米麦虽不如金玉尊贵,但可以养生。梵筴虽然尊贵,如果不解其意,那么贵重它有何益处?方册虽不尊贵,但价钱便宜、容易制造,一定会普遍流通。最后,紫柏大师敲定《嘉兴藏》的版式,以方册代替梵筴。 《嘉兴藏》刊刻的事宜都处理妥当后,紫柏使弟子道开主持具体的刊刻工作,自己又四处云游。 万历三十一年(1603),由于卷入朝廷的党争,紫柏大师死于狱中,但刊刻《嘉兴藏》的事业并未停止,由其弟子法铠、力根等人继续负责。1644年,《嘉兴藏》刊刻完成,终于实现了紫柏的遗愿。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