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象】 父亲是一个很执著、很独立的人 1940年,深秋,不到20岁的孙道临满怀心事从北平回到故乡浙江嘉善。 当时的北平已是沦陷区,上海早已爆发了淞沪抗战,他的故乡也在日军的铁蹄下。嘉善码头上挤满苏淮一带逃难
【印象】 “父亲是一个很执著、很独立的人” 1940年,深秋,不到20岁的孙道临满怀心事从北平回到故乡浙江嘉善。 当时的北平已是沦陷区,上海早已爆发了淞沪抗战,他的故乡也在日军的铁蹄下。嘉善码头上挤满苏淮一带逃难来的难民,让这个忧郁的青年触目惊心。 孙道临后来回忆: “那是我首次离开了家,独自住在故乡,一个荒凉的小城里面,最初是一点故昔之情静润着我,使我的心情很平稳,城里面的乡音和街道,和缓缓行过物,都给与我安静的心情。”(孙道临《鹰之歌》) 孙道临在他的远方姑妈家住了一个多月。一些嘉善人今天依然记着他们的长辈曾说起,当年这位儒雅斯文的孙家少爷如何走过小城的街道。 孙家是嘉善的名门望族,几代人都是江南有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燕兜孙氏家乘续谱》中记载着:孙以亮。这是孙道临的学名。他祖父是前清举人,父亲孙文耀13岁就考上了秀才,后到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院”改学西学,与同校的翁文灏、胡文耀曾并称“震旦三文”,名噪一时。孙文耀留学归国后在北京政府交通部任技正(今总工程师)兼考工科长。孙道临的母亲大名叫范念华,长着一张圆圆的脸,来自嘉善一个望族。孙道临对奠定他懂得爱和善良的母亲感情极深。 1938年,孙文耀病重,家境窘迫,但他还是毅然卖掉房子,供儿子孙道临上燕京大学读书。 孙庆原说:“孙家很看重教育,我的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是燕京大学毕业的,都是读书人。爷爷要求子女们自立。你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这个社会做些事。” 孙文耀曾告诉子女,他不会留一样东西给他们。1949年6月,他在魏塘镇的祖屋病重弥留期间,留下遗嘱,把祖上传下来的位于嘉善朱家埭的房屋、乡下三百亩土地和千余册图书全部捐献给政府。 孙道临的出生地——孙家在北京西安门内惜薪司十八号宅子的垂花门上曾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孙道临从小就养成了沉思、严谨的性格。他后来选择哲学作为他终生的专业,也与儿时印记不无关系。 孙道临16岁时,在崇德中学以集体入党的形式由党的外围组织“民先”转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参加学生抗日运动,几次入狱。他常为自己存在的价值被践踏、被蔑视而痛苦不已。 在孙庆原看来,父亲是一个很执著、很独立的人。“他16岁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信仰从来没有改变。这一点让我很佩服。” ![]() 2006年全家福,孙道临夫妇和女儿一家四口 |
- 上一篇:李日华:博物君子,著作等身
- 下一篇:蒲华:胥山斗画人称奇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