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次,他对那些生搬硬套地把中国诗人按照西方文学批评的方式划分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做法表示反感,认为把中国的诗人归入西洋的文学流派,结果是简单化了,不能真正地、深刻地了解中国诗人,同时很不精确。相比
其次,他对那些生搬硬套地把中国诗人按照西方文学批评的方式划分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做法表示反感,认为“把中国的诗人归入西洋的文学流派,结果是简单化了,不能真正地、深刻地了解中国诗人,同时很不精确”。相比于那些用上许多哲学和美学的术语将诗歌复杂化、神秘化的做法,丰华瞻希望把复杂的东西尽量讲得简单,正如鲁迅所说:为了大众,力求易懂。 用中西方的诗歌作品来阐述自己对两种文化异同的考察与思索,是本书更深一层的内涵和价值。书中《诗歌的翻译》和《抒情诗与史诗:两个不同的传统》两文,是对这种考察与思索的集中概括。其后的20篇文章,则是针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分析,从中西方诗歌的题材、内容、创作手法、风格、语言特点、诗与其他艺术样式的关系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进行平行研究,“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诗歌相同之处与相异之点”。 在这样的比较中,丰华瞻对中国诗歌对外影响显得尤为关注。比如《意象派与中国诗》一文集中考察了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影响,梳理出意象派诗人不仅欣赏、研究、翻译、出版中国诗,还热衷于从中国诗吸取营养,来进行自己的创作。《中国新诗前途展望》是唯一一篇谈及现代诗的文章,从中可见他从事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用意,是要为深受外国诗影响的中国新诗的未来,寻求一条既适合本民族需要又能扬长避短的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中所引用的英美诗,全部是丰华瞻自己着手翻译的。其中,英国诗人夸尔士《爱人属我,我属于他》中的一节,亦可视为是东西方文化存异求同的一种隐喻: 就向两条分隔的小溪, 冲着沙砾向前流; 弯弯曲曲千百处, 汇合在泰晤士上游, 合成大川出海口。 我俩结成一体,心意相投。 ![]() |
- 上一篇:沈奎:登兹楼兮心熙熙
- 下一篇:《槜李文系》初创者、藏书家忻宝华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