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孙在各自领域精彩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这是杨振宁为陈省身写的一首诗,他对陈省身的评价为业界认同。在许多人眼里,陈省身等同于
儿孙在各自领域精彩 “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这是杨振宁为陈省身写的一首诗,他对陈省身的评价为业界认同。在许多人眼里,陈省身等同于20世纪下半叶的几何学。 但在一双儿女眼中,作为父亲的陈省身,既是个普通人,又与一般人不同。儿子陈伯龙曾说:“我的父亲是个普通人,只不过恰好具有数学天分。”女儿陈璞则曾跟父亲说:“你是很特别,才可以成功。” 陈省身与辛亥革命同年,出生于嘉兴秀水县下塘街(现建国路665号)。他的数学天分在少年时就已显现。1920年,这个只上了一天小学的9岁孩童,跳级考取了秀州中学高小部,当时,他已经能做相当复杂的算术题,课余还读了《封神榜》、《说唐全传》之类的书。 11岁那年,随父离开故土,前往天津。71岁时,他在访谈中回忆往事:“我念数学不觉得困难,感到特别容易。”15岁,他跳了两级考取南开大学时,数学是全体考生中的第二名。91岁,已是国际数学大师的陈省身,在出席中国少年数学论坛时题词:数学好玩。 儿子陈伯龙和女儿陈璞都继承了陈省身过人的智商,但都没有“玩数学”。 陈伯龙1940年8月出生于上海。正值烽火连天的抗战,陈省身在西南联大,不仅未能见儿子出生,直至1946年抗战结束后才见到儿子,儿子都6岁了。 陈伯龙曾经是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后来转学精算,进了保险业。 他在本科时曾经修过微分几何,遇到难题也曾向“微分几何之父”的父亲请教。读研究生时,他自然而然地选了数学专业。但在参加第一个数学讨论班后,他就意识到自己成不了数学家。 父亲建议他尝试精算学,认为商业世界或许更适合他。 陈伯龙感激父亲当时的建议,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并适时给予恰当的建议。 陈璞和我们聊起这段往事笑着说:“对我父亲来说,数学一直很简单,他觉得每个人应该都可以做。但通过哥哥这件事,他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数学。” 对儿女来说,陈省身是一个“标准的父亲”,不幽默,也不严厉。女儿谈恋爱了,他托老友杨振宁打听朱经武的为人。结果杨振宁说“朱经武很聪明,但陈璞更聪明”。陈璞记得儿子朱俊杰学设计,想见见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作为外公的陈省身很快满足了外孙这一愿望。 陈璞起初选择学物理时,父亲也觉得蛮好的,还跟他说:“有吴健雄可以做榜样。”谈到改学经济,陈璞笑了:“结婚后,觉得一个家庭有一个物理学家就够了。选经济,也是父亲以前说过,一个普通小孩,学一个东西觉得简单的话,可能会学得好一些,可能会比较有天分做那行,最好是你越有兴趣越想做。”陈璞发现经济很简单,因此她决定改学经济,并获得经济学博士。 一双儿女,虽然没有继承陈省身的衣钵,没有像陈省身一样在30多岁就发表《闭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内公式的一个简单内蕴证明》、《Hermitian流形的示性类》这样划时代的理论,成为一代数学大师,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精彩。 陈伯龙后来进了保险业,做精算师。最初在保险公司,此后,他做了大约40年的养老保险顾问。现在基本退休了。 而陈璞博士毕业后,先在一家大银行做了5年。她发现在银行做的东西完全可以自己做,就独立门户。此后,她认识了一批台湾企业家,想在美国开个银行,“因为银行在美国规矩比较多,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我就帮他们做。几十年,我都在金融界。”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