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明代水利家潘季驯

2014-12-07 21:26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桐乡石门丰子恺纪念馆的一个小天井内,存放着一块敕建左都御史潘公神道碑,碑主是明代水利家潘季驯(1521-1595)。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湖州人,嘉靖进士,曾任广东巡按、左都御史等职,拥护张居正变法,行均平里甲法,颇见成效。自嘉靖至万历间,潘季

  桐乡石门丰子恺纪念馆的一个小天井内,存放着一块“敕建左都御史潘公神道”碑,碑主是明代水利家潘季驯(1521-1595)。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湖州人,嘉靖进士,曾任广东巡按、左都御史等职,拥护张居正变法,行“均平里甲法”,颇见成效。自嘉靖至万历间,潘季驯奉三朝皇命,四次出任河道总理,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前后达二十七年之久。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七月,黄河在沛县决口,运河淤塞两百余里。潘季驯首度被任命为河道总理,他提出“开导上源,疏浚下流”的治理方案,以一年时间,三十万民工,挑挖新河一百四十里,疏浚旧河五十三里。隆庆三年(1569)和四年(1570),黄河又在沛县、邳州决口,潘季驯再次被任命为河道总理,他提出了“加修堤岸,塞决开渠”的治理方案,初步产生了利用双重堤防实现“束水攻沙”的设想。

  万历四年(1576)八月,黄河在徐州决口,次年又在崔镇(今江苏泗阳)决口,朝廷第三次任命潘季驯为河道总理,兼管漕运,并提督军务。他在对黄河、淮河、运河实地查勘之后,总结前两次治河的经验教训,在写给朝廷的《两河经略疏》中,系统提出“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治河理论。两年时间内,筑土堤,修石堤,开河道,塞决口,建水坝,挖淤泥,栽堤柳,对黄、淮、运三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明史》记载,经此次治理,出现了“流连数年,河道无大患”的局面。由于治河成功,潘季驯声名大振,被擢升为工部尚书。但到万历十二年(1584),因获“党庇张居正”之罪,削职为民。

  万历十三年(1585),河患又起,潘季驯被起复委用,第四次任河道总理,此时他已六十八岁。上任后,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淤滩固堤”的方案,为治理沙河提供新思路。他还积一生治河心得并融汇前人治河经验,写成水利史上极为重要的治河专著《河防一览》,提出“治河之法别无奇谋秘计,全在束水归槽;而束水归槽也无奇谋秘计,全在坚筑堤防”的治理沙河观点。万历二十年(1592),潘季驯离任。告别之时,他总结治水心得,那就是治河必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绝不可凭空臆造,穿凿附会。

  潘季驯四次治水,功比大禹。经他治理,黄河发生了根本转变,原本摆动不定的黄河主槽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了相对稳定行水达三百年之久的明清河槽。他的治水理论得到了中外水利学家的肯定,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著名水利学家H·恩格斯说:“潘氏分清遥堤之用为防溃,缕堤之用为束水,为治导多沙河流的一种方法,此点非常合理。”直到今天,他的一些治河经验还在运用。

  万历二十三年(1595),潘季驯去世,葬于距出生地乌程县(今属湖州)不远的崇德县(今属桐乡市)石门乡吴塔村,墓制规格极高,占地五亩,墓前有石兽、石翁仲、石牌坊,甬道宽阔,古树参天。惜在抗战中被人盗掘,破坏严重。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大修水利,包括石碑在内的石料被移修机埠,石碑后被有心人发现,寄存在缘缘堂内。

  现在吴塔村是一个大村落,村民俱姓潘,相传为潘季驯义仆的后裔。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