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陆费墀小传] 陆费墀字丹叔,号颐斋,清桐乡人。乾隆乙卯南巡,召试一等,特赐举人,授中书。丙戌,传胪官至礼部侍郎。未几,卒。读书自经史百氏外,旁及堪舆、医卜、术数、方技之学,靡不究晓。精鉴赏,凡彝鼎、图书、碑刊、缣素,入手辄辨真赝。书法得力颜
[陆费墀小传] 陆费墀字丹叔,号颐斋,清桐乡人。乾隆乙卯南巡,召试一等,特赐举人,授中书。丙戌,传胪官至礼部侍郎。未几,卒。读书自经史百氏外,旁及堪舆、医卜、术数、方技之学,靡不究晓。精鉴赏,凡彝鼎、图书、碑刊、缣素,入手辄辨真赝。书法得力颜平原。诗宗唐少陵,宋苏、陆两家,能自出新意,不落前人窠臼。 ![]() 提到《四库全书》,人们一般会想到纪晓岚,还有他的两百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很少有人知道陆费墀。陆费墀小纪晓岚七岁,和纪晓岚一样都是具体负责《四库全书》编纂事宜的,他们只有分工不同,陆费墀为总校官,纪晓岚和陆锡熊为总纂官,都是编修《四库全书》举足轻重之臣。 陆费墀,字丹叔,号颐斋,生于雍正九年(1731),卒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兴桐乡人。《桐乡县志》载其:“笃志好学,淹贯百氏,旁及医卜杂技之书,靡不通晓;尤精于鉴赏,凡历代彝鼎、图书、碑文、缣素,一见即辨其真赝,书画篆刻无不擅长。” 乾隆三十年(1765),南巡,特赐陆费墀举人,授内阁中书(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三十一年,陆费墀进士及第,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初入仕途。 与《四库全书》相始终 三十八年(1773),乾隆皇帝下诏征集天下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的古书。大学士刘统勋反对,认为非关政要,欲寝其事。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赞成,支持朱筠,与刘统勋力争,陆费墀也极力附和。于敏中,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敏捷过人,得乾隆皇帝信任与重用,多年为军机大臣。最后乾隆皇帝决定开《四库全书》馆,命于敏中为正总裁,主持其事;陆费墀为武英殿提调,具体承办《四库全书》一切事宜。 在《四库全书》开馆初期,陆费墀协助总裁于敏中酌定条款章程,掌管底本收发;《四库全书》开馆之后,陆费墀任总校官,总校《四库全书》,还要负责核查此书的缮写、誊录之事。 开馆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已经62岁。他知道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担心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四库全书》竣工,于是命于敏中和王际华从《四库全书》中择取精华,编为《四库全书荟要》。这项工作又落到了陆费墀等人身上,陆费墀主要负责《四库全书荟要》的校对、核查其缮写和誊录等。 由于《四库全书荟要》是专门呈给乾隆皇帝看的,陆费墀和其他誊录、纂修官都非常用心,史志龙在《陆费墀与<四库全书>》一文中有详细记载:“每校订一书,陆费墀都详列著者年代、官职、里籍、姓名,缮写所用底本,以及校勘所用版本,并将诸本异同之处列为条目,附于每册之后,名曰《考证》……陆费墀还在小类之后简述源流,追本溯源……”乾隆皇帝拿到书后,发现缮写认真、考证严谨、校勘精确,非常满意。 自三十八年,《四库全书》开馆后,直至五十五年去世,陆费墀入馆十七年,“辰入酉出,寒暑未尝稍懈。职员中与《四库全书》相始终,而实际任事最力,经理出自一手者,殆陆费氏一人也”。(《四库全书答问》) 陆费墀尽心尽力、勤于馆物,十几年如一日,乾隆皇帝看在眼里,酌情恩赏。四十九年(1784)正月,擢升陆费墀为礼部右侍郎;二月,命其充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官;十一月,命其充经筵讲官。 然而,盛极而衰,祸福相倚,况且伴君如伴虎,圣心难测,陆费墀贵也《四库全书》,罪也《四库全书》。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