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张熊:“海派”先驱,雅俗共赏(3)

2015-04-08 08:53 作者:高云玲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到了上海后,张熊依然以卖画为生,生活境况可以想见。为了生计,他必须卖出更多的画,这就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阶层的审美,他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作出了调整。在题材方面,既有文人喜欢的梅兰竹菊,也


  到了上海后,张熊依然以卖画为生,生活境况可以想见。为了生计,他必须卖出更多的画,这就要考虑市场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阶层的审美,他的作品在题材和风格上作出了调整。在题材方面,既有文人喜欢的梅兰竹菊,也有生活中常见的海棠、紫藤、牵牛花、月季、小鸡、小鸭等更具烟火气息的事物;在风格方面,则“从文人画的‘写意’、‘清淡’和‘雅逸’变为海派的‘写实’、‘浓丽’和‘通俗’”(方国权《自有清香先宇内——海派先驱张熊的绘画及影响》)。这种适应市场的调整,有意无意间,改变了传统文人画尚“雅”的理念,既保留了雅的部分,又开拓了“俗”的领域,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

  张熊长于诗词,从其画作的题词中,可见其作品雅俗共赏的意趣。

  受同好吴子襄之托,张熊曾在《蔬果册》上题了一首《蝶恋花》(《蘅垞楼诗钞》):

  佳果名蔬花与草,种自心田。直夺天工巧,着手成春留画稿。个中滋味谁能晓,毕竟笔耕生计小。笑我终朝,一样忙无了。试问秋收何等好,馑年差免愁温饱。

  在另一《蔬果纨扇册》上,张熊则题“扁豆熟,紫茄落,一砚有秋无不足”等通俗易懂的话。

  张熊在水墨《牡丹图》中题“太真仙已去,斗艳有谁来”;在设色《牡丹寿石图》中题“大富贵亦寿考”。也是一雅一俗。

  张熊的画风改变后,受到不同阶层的喜爱。他在上海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还兼营古董生意,名声日高,逐渐被民众所知。马丽莎在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一则材料:1872年12月13日《申报》上刊登了一位署名燕山七十五岁老人介绍海上画坛的诗,其中一句为“笔情洒脱胡公寿,花叶规模张子祥”,张子祥即张熊。从此可知张熊当时在上海画坛的影响。他和朱熊、任熊被称为“沪上三熊”,又因资历最高,寓沪最久,被尊为画坛耆宿。

  张熊被称为海派先驱,还因为他奖掖后学,广收弟子,后继有人。朱熊、王礼、任伯年等都受过张熊的帮助和支持。张熊年长吴昌硕三十多岁,和其结成忘年交,诗歌唱和。吴昌硕《存没口号十二首》中一首为《张子祥熊》:

  祥翁海上复见面,八十余岁颜若酡。丹青暮年转奇特,彝鼎间日供摩挲。虬髯侠气眼中少,王宰能事门下多。游魂秋冷归去未?月黑风高难渡河。(《缶庐集》卷三)

  张熊不但绘画技艺精湛,而且善于教授弟子,有《张子祥课徒画稿》传世。他弟子众多,其中以巢勋和周镛最为著名。巢勋依据张熊家所藏原版,再版了《芥子园画传》;周镛也临过《芥子园画传》,画四百余稿。这对《芥子园画传》的保存和传播有重要作用。时至今日,《芥子园画传》仍是初学画者的重要教材。

  张熊还带动了朱熊、蒲华、杨伯润、吴滔、潘振镛和金蓉镜等一批嘉兴画家橐笔海上,成为海派前期的重要力量。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