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 二千余年间,洲泉吴氏耕读传家,簪缨累世,冠盖不绝。其中最著名、最有成就也最有影响的,当数吴之振。 吴之振生活于明末清初,崇祯十三年(1640)生,康熙五十四年(1717)卒。吴之振祖父吴沛然,字襟溪,后人
二 二千余年间,洲泉吴氏耕读传家,簪缨累世,冠盖不绝。其中最著名、最有成就也最有影响的,当数吴之振。 吴之振生活于明末清初,崇祯十三年(1640)生,康熙五十四年(1717)卒。吴之振祖父吴沛然,字襟溪,后人称襟溪公,是一位邑庠生,他一生不求闻达,独喜作善乡里,邻里乡间一些口舌之争、财产之讼,不去公堂,先找他来评理解决,这位襟溪公总能处理得合情合理,因此在乡间有很好的口碑。 吴襟溪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四个儿子吴思伦、吴尚德、吴尚思、吴尚履,个个成才,成为当时吴氏大家族中的佼佼者。吴之振父亲吴尚思,字穉勤,又字斯可,为邑庠生,敕赠征仕郎内阁中书舍人,事迹载县志《义行传》和嘉兴府志《孝义传》。 吴之振有一个比他大十九岁的堂侄,叫吴尔埙,是一个忠烈之士,他初字吹伯,长而因慕介子推之为人,改字为介子。及长,喜与人纵论天下,“意气慷壮,有不可一世之志,其人铮铮,非随俗俯仰者”。二十二岁即高中进士,依例入翰林院。当时正值多事之秋,李自成大军势如破竹,渡河入晋,直逼京畿,朝中君臣相对,束手无策。吴尔埙献计曰:“河南土司李、祁、鲁三家实力雄厚,家兵十万,足以挡贼,请派遣密使,许以重爵,联络起兵牵制,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时已晚矣,计未实行,李自成大军已兵临城下,崇祯自缢煤山。更意料不到的是吴三桂竟“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吴尔埙与同乡祝渊改装南归,投奔史可法。祝渊心灰意冷,归家息游,两人遂途中分手,吴自知将战死沙场,拨出佩刀,斩断左手一指,托祝渊寄回洲泉老家,并修家书一封,告诉父母:“国仇未雪儿不还,他日不归,可以手指葬我。” 弘光元年(1644)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与吴尔埙在坚守了数昼夜后,终于城破,史可法誓死不降,壮烈殉国,吴尔埙负重伤后,投井自沉。洲泉家中遥闻凶讯,合族举哀,将先前所寄之一指及衣冠一套葬于南泉村打鸟桥西,人称“一指坟”。 吴尔埙断指成仁时,吴之振才四岁。吴氏合族举哀,抬着盛有吴尔埙一根指头的棺材,呼天抢地,浩浩荡荡大出殡的场景,肯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有印象,尽管懵懂,但挥之不去。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变革时代,明亡清兴六十年,不折不扣全被他赶上了。明朝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到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在昆明逼死坡,苟延残喘达二十来年才寿终正寝,接着又是三藩之乱,直到康熙中期,清朝才彻底平定南方,政权才稳固下来。 ![]() 洲泉官房埭今貌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