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县境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两千多年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海盐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而著称。 海盐自古
海盐县是崧泽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县境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两千多年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海盐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礼仪之邦、旅游之地”而著称。 海盐自古以来,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杰地灵,景色优美。县域虽小,却容纳了许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这些景观遍布全县各地。特别是自宋代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就留下了众多诗文画册,赞美海盐的人文和自然景色。如《澉川古八景》、《古盐胜迹十二景》等等,深受四方游人青睐,素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说到古海盐十二胜景,不得不提起清代海盐人颜处士(本名颜嗣荣,字见山,号令瞻),他擅长白描人物,也能画山水。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作了《古盐胜迹十二景》画册,影响甚广,画册里画的“十二景”即:尚胥怀古、西斋梵音、桥上闻琴、测海观潮、涉园名迹、秦驻天堑、云岫奇观、永安揽胜、湖滨归棹、文溪寻幽、金粟古刹、横山雪霁。这些反映古代海盐民众特有的文化欣赏视角,体现了旧时贴近自然的生活习俗和人文自然景观,过去和现在又是怎么样的情形?本文略谈这些景观的留存情况。 ![]() 尚胥怀古 ■尚胥怀古。尚胥指尚胥庙和尚胥桥,在原城西乡红益村。清代海盐籍剧作家黄燮清有诗云:“胥里垂杨寂寞春,丹清祠宇枕溪漘。小桥夜半扁舟到,落日残灯乞梦人。”此诗中的“胥里”即城西乡红益村(原胥溪村);而诗中的“丹青祠宇”即指当年颇具规模、香火鼎盛的尚胥庙。明《海盐县图经》载:“尚胥桥,县西十二里,元大德三年(1299)建”,尚胥桥即三环洞桥,惜已拆除。尚胥庙,宋初朝廷封伍子胥为靖忠英烈威惠献王,此二处遗迹都是为纪念伍子胥及其兄伍尚而建。据考证,尚胥庙始建于宋代,庙内古戏台建于清同治年间。当年庙内香火旺盛,惜庙早已无存,仅存破旧戏台。 尚胥庙古戏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古戏台得到了保护性修复,为砖木结构,白墙黑瓦,雕花木梁,缕花门窗,木板戏台,花式护栏,颇具江南建筑的韵味,现成为当地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