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瑾挚友 1906年,对徐自华一生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年份,那一年她结识了秋瑾,成为她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1906年初,南浔张弁群等创办浔溪女校,聘徐自华主持校务,3月
秋瑾挚友 1906年,对徐自华一生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年份,那一年她结识了秋瑾,成为她人生的分水岭。那一年,她加入了同盟会,成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1906年初,南浔张弁群等创办浔溪女校,聘徐自华主持校务,3月,秋瑾经褚辅成介绍也来任教。秋瑾与徐自华两人相见如故,既为同事,又为姐妹,纵论国事,诗词唱和,彼此欣赏,结为金兰。这一年秋,徐自华父亲徐多镠病逝于崇德家中,秋瑾来吊丧,居住半月。这个时候,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经费筹集困难,徐自华姐妹赞助一千多元,使《中国女报》的第一、二期顺利出版发行。徐自华有诗呼吁女界支持秋瑾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我劝红闺诸姐妹,添妆略省买花钱”。 徐自华加入同盟会,是她从协助革命活动,到主动参与的一个转折点。徐自华的诗歌创作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和鉴湖女侠感怀原韵》、《满江红·感怀用岳武穆韵》等都是其代表作。一句“愿吾侪炼石效娲皇,补天阙”,写出了男儿气概,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异曲同工之妙。 1907年,秋瑾到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徐自华到杭州与秋瑾相会并同登凤凰山,吊南宋故宫,泛舟西湖,两人在岳王坟前订“埋骨西泠”之约。秋瑾手指西泠桥方向,神色严肃道:“身入革命门,总有牺牲者,若能葬身那里,坟邻岳王墓,为福多矣!有朝一日为革命捐躯后,就请为我成全。” 徐自华慨然应答:“定然遵办。我若死于革命,也埋葬于此!” 那一年,秋瑾组织“光复军”,配合徐锡麟起义。起义前,秋瑾又自杭州来崇德,与徐自华谈及起义经费困难,徐自华将自己的积蓄及首饰约值黄金30两倾箧相助,秋瑾赠翡翠玉钏给徐自华作留念。秋瑾在徐家留恋三日,以“埋骨西泠”旧约相嘱而别。这一别竟成永诀。 据徐自华妹妹徐双韵的记述,当时徐自华“寄居母家,老父已故,生活不很宽裕,为了革命,全力以赴,其思想,其作为,与旧社会妇女,实有所不同了”。 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以身殉国。秋瑾也被捕并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徐自华闻噩耗,悲痛欲绝,写下《哭鉴湖女侠》12首,直斥当局,痛悼挚友。并决定担负起冒死营葬秋瑾的大事,“欲觅西湖干净土,为卿三尺造孤坟。”当时连家人都不敢为一个因起义而遭杀头者营葬,她一个女儿家却去做了,需要有何等义气和勇气。 之后,徐自华竭尽全力来做营葬、会祭秋瑾的事情,为此曾遭清廷缉拿,但这并没有打倒她。后来在徐自华的发动下,在杭州成立秋社,自任社长,成员有陈去病、褚辅成、姚勇忱、杨侠卿等数十人。 1912年,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徐自华为重兴秋社事致电孙中山寻求支持。1912年冬,她护送秋瑾灵柩到杭州,终将秋瑾归葬西泠。 之后,徐自华继承秋瑾遗志,召集光复、同盟社员,积极商讨浙江起义活动。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徐自华尽力资助同志亡命海外。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