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国时期的秋瑾墓 竞雄掌门 1912年7月,王金发、姚勇忱在上海白克路创办竞雄女学,以纪念秋瑾。 1913年春,41岁的徐自华,按照孙中山的意见到上海接办竞雄女校,之后执掌该校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内,徐自华将小
![]() 民国时期的秋瑾墓 竞雄掌门 1912年7月,王金发、姚勇忱在上海白克路创办竞雄女学,以纪念秋瑾。 1913年春,41岁的徐自华,按照孙中山的意见到上海接办竞雄女校,之后执掌该校十六年之久。在这十六年内,徐自华将小学扩充为中学及师范学校,学生也从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聘请陈去病、胡朴安、黄宾虹、叶楚伧等名师执教。在后来的很长时间内,同盟、光复两会会员,以竞雄女校教师为掩护,做了许多倒袁、倒军阀的工作。 1916年9月,孙中山在竞雄女校建校五周年时特为追思秋瑾写挽幛横额:“鉴湖女侠千古 巾帼英雄”,同时还为该校题写校训:“勤敏朴诚”。 1927年7月,徐自华将竞雄女校交给秋瑾之女王灿芝接管。把当年秋瑾所赠翠钏还赠王灿芝,并作《返钏记》记其事。当时中学国文教科书,都选录此文。徐自华主持竞雄女校十六年,自此后,由沪移居杭州西湖秋社,朝夕与秋墓为伴。 西湖英魂 从1928年开始,徐自华最后的七年基本上都是在杭州度过,捍卫秋祠、秋社,历尽艰辛,直至耗尽毕生精力。秋瑾有这样的挚友、西湖有这样的才女,都是难得。 这一时期,徐自华还受聘江苏革命博物馆参与编纂工作,在博物馆月刊上刊登了许多秋瑾的诗作,也有她为纪念秋瑾而作的诗文,也参加南社的一些雅集活动。 1935年7月12日,徐自华逝世于西湖秋社,两年后葬于杭州第一公墓,后复葬孤山。柳亚子先生为其撰写《忏慧词人墓表》。1960年,西湖秋社全部拆除。1964年徐自华墓由西湖孤山迁葬至龙井鸡笼山麓辛亥革命烈士墓地。1981年,浙江省政府在西泠桥南侧重建秋墓,当年由徐自华撰文、吴芝瑛书、胡菊邻刻的墓表原碑嵌在秋瑾墓座的背面。 现在,我们在西湖边走过,在西泠桥上老远就可以看到秋瑾的像,鉴湖女侠、石门女士,都为秀丽的西湖平添几许巾帼风采。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