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这几乎成为有关南湖烟雨楼的一句名言了。几百年来,一直为人引用不休。说这话的,是明末大才子张岱。 张岱(1597-1684),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蝶庵、会稽外史,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
![]()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这几乎成为有关南湖烟雨楼的一句名言了。几百年来,一直为人引用不休。说这话的,是明末大才子张岱。 张岱(1597-1684),又名维城,字宗子,号陶庵、蝶庵、会稽外史,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又自称“蜀人”、“古剑”,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是一位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他的小品文代表了明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名著。其《夜航船》一书,几乎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包罗万象。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见。也可见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不同之处。他留下了许多名言,如“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就常见于后世的各种文章中。 张岱年轻时生活奢华,浸淫于吃喝玩乐,他在晚年撰写的《自为墓志铭》中说:“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这样的一个“玩主”,自然也喜欢游历,从他的书中看,到过北京、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因寓居杭州,盘桓最多的自然在江浙一带,杭州、绍兴、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兖州、泰安,都有记载,自然也来过嘉兴。在他的笔下,曾列举过嘉兴的手艺人及其产品,有黄元吉的锡壶、周柱和洪家的漆器、张家的铜器等。到嘉兴,自然到过南湖,登过烟雨楼。但或许张岱在嘉兴只是匆匆一过而已,他把烟雨楼写成“襟对莺泽湖”,显然是因印象不深而记错了。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云云,出自张岱的名著《陶庵梦忆》。《陶庵梦忆》的写作时间当在清顺治三年(1646),这时的张岱避兵于嵊县西白山。年近五旬,历经国破家亡的人生大痛,地老天荒、历经沧桑而产生的不胜身世之感,在这本小书中体现得深沉而无奈。书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时节则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张灯烟火,庙会香市,观荷扫墓,演戏赏月,观潮赛舟,校猎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总总,琳琅满目,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可以说是江浙一带的《清明上河图》,因此也被视为研究明代物质文化的重要文献。即就其卷六中的《烟雨楼》而言,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嘉兴风情,特别是对于南湖船娘的描述,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张岱的《烟雨楼》不长,两百多字,不妨照录如下: 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客至,则载之去,舣舟于烟波缥缈。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甪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咄嗟立办,旋即归航。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