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祖父这四句话,和我们的办报理念一脉相承 严独鹤一生,共在报上发表了近万篇小言论。这被认为是他对中国新闻界的一大贡献。 我觉得祖父是一个独立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其实他社会关系非常多,要走仕途非常容易,但他
“祖父这四句话,和我们的办报理念一脉相承” 严独鹤一生,共在报上发表了近万篇小言论。这被认为是他对中国新闻界的一大贡献。 “我觉得祖父是一个独立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其实他社会关系非常多,要走仕途非常容易,但他就是做一个报人,他要为老百姓说话。” “‘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忧天下之忧’,我觉得我祖父这一代做到了,他们有自己的骨气,人格,不会随波逐流。” 在严建平看来,祖父不从政,与曾祖父严润章也有很大关系。 严独鹤6岁进学塾,14岁应试中秀才。当时便以范文正为榜样,立志以天下为己任。严润章当时是江南制造局的文案主任,接受了新思想,希望儿子能接受现代教育,于是把他送进上海制造局所属兵工学校,后来又升入广方言馆,学习法文英文。但严润章不幸早逝,19岁的严独鹤不得不早早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先后当过小学中学教员。辛亥革命后,他回上海,在一家兵工学校当文牍员。1913年,他进入中华书局担任编辑。1914年,他应聘进入《新闻报》,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报人生涯。当时的《新闻报》和《申报》是旧上海影响最大的两份报纸。严独鹤对副刊倾注了很大心血。他把旧式副刊改名为“快活林”,创造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综合性副刊。他提出副刊取材的四个标准:隽雅而不深奥;浅显而不粗俗;轻松而不浮薄;锐利而不尖刻。至今仍不过时。 “祖父这四句话,和我们后来的办报理念,一脉相承。我觉得这是一种本质上的联系,不是一种巧合;他们那一代人的办报理念,最主要的是有读者观念,当然也有市场取向,争取读者。”严建平说。 在新民晚报从事副刊编辑三十余年,严建平和祖父一样,心中始终装有读者,在传承副刊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1985年,因工作出色,严建平被提拔为新民晚报副刊部副主任,当时他进报社才四年。2002年,他所著《夜光常满杯》一书列入文新集团“名编辑名记者丛书”正式出版。对如何办好“夜光杯”,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和愿望:“我们一定要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发挥特色,使‘夜光杯’里的美酒更馨香宜人。”王蒙在序中说:“文如其人,建平虽然比我年轻许多,但接触中他很持重,很成熟,也很朴素,就像他的文字一样靠得住。再看他的简历,果然,他既当过工人也做过共青团的专职干部,又与完全书斋式的高谈阔论的文人不同了。” 2004年,严建平慧眼识文,编辑刊发杂文《感恩老兵》,此文后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当年全国副刊作品唯一的一等奖。 2005年,他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殊荣。他还获得上海首届韬奋奖。 2006年,通过选拔,严建平担任新民晚报副总编,仍分管副刊。 2014年严建平退休。但他仍担任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每年参加赵超构新闻奖的评选。 2018年,他选编的《本命年笔谈》一书列入李辉主编的“副刊文丛”,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今年是《新民晚报》创刊90周年,眼下,他正牵头编辑上海地方志“报业卷”新民晚报分卷。同时,他正忙着撰写祖父传记,整理出版祖父的作品集。 ![]()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