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自信自始至终 张平最钦佩父亲的是他自始至终的民族文化自信。 1921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张天方接到了由马叙伦签发的留学法国的公函。 1922年,张天方考入巴黎大学研究院,初习诗艺,后改选埃及文字、历
文化自信自始至终 张平最钦佩父亲的是他自始至终的民族文化自信。 1921年,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张天方接到了由马叙伦签发的留学法国的公函。 1922年,张天方考入巴黎大学研究院,初习诗艺,后改选埃及文字、历史、考古,192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巴黎大学附近有克吕尼古物院(博物馆),雅好考古的张天方常去那里,后注册为卢浮宫博物院考古班的学生。 张天方写过很多新诗,他把自己的新诗叫作“活体诗”,并专门出版了诗集《张凤活体诗》。他发现法国人对中国的文学了解得少,就翻译了中国经典古诗《孔雀东南飞》,用法文写了《中国诗坛近况》,并以合集的形式在法国出版。 在法国巴黎,张天方做过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1925年5月,张天方在法国由百代唱片公司录制了两张特别的唱片。唱片的内容是张天方自己创作并用嘉善方言吟唱的两首诗。一首是七言绝句《春愁》,另一首是“活体诗”《明珠怨》:“我有明珠一串,并世无双,千金难换……”这两张唱片至今保存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如果说在法国用嘉善方言录制唱片是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信,那么另外一件事,体现的是张天方对祖国的热爱和中华文化的自信。 张天方在法国留学期间,应法国汉学家马伯乐的招募,加入了斯坦因整理汉晋木简的团队。马伯乐很欣赏张天方的才华,1925年张天方回国时,马伯乐以自己老师沙畹的相关译著和尚未印刷的木简摹写本作为礼物赠送,同时要求张天方必须等马伯乐出版相关著作后才可以翻译出版相关著作,相约待期三年。 光阴荏苒,一晃数年,马伯乐的著述迟迟没有结果,而中国国内的文化和考古界又热切期待早日了解敦煌等地的考古发现,好友叶恭绰一再鼓励张天方早日出版相关著作。在重加考订、附加注释、三易其稿后,张天方在1931年6月出版了《汉晋西陲木简汇编》一书。这部由叶恭绰作序、于右任负责推销的著作一面世,就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欢迎,也由此引发了一场震惊国际的版权官司。 这场官司,最终张天方胜诉。 张平清楚地记得,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在《敦煌百年——一个民族的心灵历程》一书中这样写道:“当时曾引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成为轰动学术界的一大新闻。国人与外国在出版古文物方面发生争议而进入诉讼,并获胜利,这是前所未有的。” 此外,张天方还发明了《张凤字典》,以“点线面”的直观方式,方便年轻人查阅。 1930年,张天方编译《考古学》作为暨南大学教材,被业界认为是我国首次把考古类型学原理较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的译著,为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53年起,张天方担任浙江省文史馆员。 1966年,张天方去世。临终前,他用十六个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清末秀才,文学博士,大学教授,文史馆员。 家人根据张天方的遗嘱,向浙江博物馆捐赠珍贵文物117件,其中甲骨片(有文字)34片,还有秦代玉璧和双孔(单孔)石斧(国家二级文物)等;向浙江省图书馆捐赠古籍1572册。此外,张天方把众多文物和古籍图书留给了故乡嘉善。 ![]() 1957年张天方在浙江师范所著《古器物品目简介》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