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湘溪渔人沈庆曾

2022-01-19 10:55 作者:颜剑明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沈庆曾,字筱亭,桐乡市洲泉镇岑山村东园人,约生于清同治年间,卒年不详。东园原属晚村乡马头村,明清以后,东园沈氏向为大族。沈庆曾之母姓金,为洲泉金氏中人,缘于此,沈庆曾少年时常居舅父金介袅家,也在镇中私塾读书。 清光绪十一年(1885),沈庆曾考

  沈庆曾,字筱亭,桐乡市洲泉镇岑山村东园人,约生于清同治年间,卒年不详。东园原属晚村乡马头村,明清以后,东园沈氏向为大族。沈庆曾之母姓金,为洲泉金氏中人,缘于此,沈庆曾少年时常居舅父金介袅家,也在镇中私塾读书。

  清光绪十一年(1885),沈庆曾考中秀才,同科中有金鉴清等,未几成为廪生。同治、光绪间,洲泉金氏科举颇盛,金锳清、金鉴清、金镕清、金鈜清等均考中秀才,曾获嘉兴知府表彰的匾额。沈庆曾与金鉴清他们既是亲戚,又是同窗,所以常在一起,诗文唱和。

  清光绪三十年(1904),“洋举人”吴乃琛创办湘溪小学堂,为洲泉第一所新式小学堂,校址在中塔庙观音殿,沈庆曾即应邀任教,同事中有金鉴清、吕在廷、汪达诚、孙镜岩等。此时西风东渐,科举甫废,新学渐起,沈庆曾努力接受并向学生传授西方学识,颇受欢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湘溪小学堂更名为湘溪高等小学堂,1912年,又改学堂为学校,1917年起,沈庆曾任校长,长达六年。其间,与吕在廷、孙镜岩、汪达诚过从甚密,成为至交,四人各以“渔樵耕读”为号,沈庆曾取别号湘渔,四人互相唱和,研习国学,以增学风,在洲泉镇绵远悠长的人文历史上留下了一段颇为风雅的佳话。吕在廷是梵山(今属高桥镇湘庄村)人,号肖夔,别号梵樵,据说为吕留良后裔。沈庆曾与吕在廷的关系最为密切,联床吟唱,晨夕相处,长达八年之久。

  1914年,吕在廷为寡母做寿,将自己与母亲以及朋友唱和的诗作编成诗集《榆庐吟集》,以孝敬寡母。集成,请沈庆曾作序。沈庆曾在序中说:“余卒读之,皆根道德而发为文章,吻合乎诗人之旨,或缠绵悱恻以言情,或慷慨激昂以言志。读其诗而知其为人,有以知肖夔之以道德文章感召之,并以知肖夔之母,有以道德文章积累之。”可谓中肯。

  辛亥革命爆发后,吕留良案昭雪。1912年12月,由沈庆曾、吕在廷等人发起,呈准县府,在洲泉镇北识村东长板桥北堍吕留良被戮尸处重建吕墓,墓前立有一碑,上书“先贤吕晚村先生之墓”。墓地环境清幽,有九曲之水,傍植一片白杨林。墓成,撰文作为小记,略述缘由,中有句云:“闻先生之藏书楼曰‘天盖楼’,自籍没后,典籍被毁,今已瓦砾无存,鞠为茂草矣。先生之墓在相州(洲泉别称)之识村,今已荒草蔓烟,累累崩裂,而倍极凄凉矣。”沈庆曾还作《吊晚村墓》,诗云:“白杨瑟瑟草芊芊,长板桥东泣杜鹃。荒冢不容留朽骨,沉冤何竟到重泉。行人有泪挥秋雨,翁仲无言卧晚烟。难得河山光复后,比干遗墓表崇阡。”

  沈庆曾善诗,著有《湘溪吟草》,惜不传。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