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孜,字子渐,号原泉,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原居濮院,后迁县城梧桐镇,在西城墙下(今复兴影院一带)筑屋卜居,人称冯家河西。 冯孜出身于书香人家,但三岁丧父,与弟冯敏全赖母亲张氏教养。张氏虽为女流,颇识大体,常教导两子:读书方能明事,将来你
冯孜,字子渐,号原泉,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原居濮院,后迁县城梧桐镇,在西城墙下(今复兴影院一带)筑屋卜居,人称冯家河西。 冯孜出身于书香人家,但三岁丧父,与弟冯敏全赖母亲张氏教养。张氏虽为女流,颇识大体,常教导两子:“读书方能明事,将来你们若能出人头地,谋得一官半职,那么要清廉勤政,造福一方百姓。” 隆庆二年(1568),冯孜考中进士,授太仓知州。他将母亲接到官署奉养,早晚必到母亲居所问安,母亲总要教导他:“清白做人,清廉做官,是读书人的本分。”冯孜牢记母训,施行爱民之政,事无巨细,亲自过问,每有下属官吏相互勾结,欲行不轨之事,冯孜总是明察秋毫,及时制止,或者直接联系村中长老办事,不让下属官吏有丝毫的从中渔利的机会。数年下来,太仓一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不久,冯孜升任刑部员外郎,当时,宦官专权,把持执法机构,徇私枉法,把刑部弄得乌烟瘴气。冯孜一到任,秉公执法,丝毫不屈从权贵的淫威,清名四播,随即以郎中之衔考察江西,不少冤狱获得平反,回京复命,深得皇帝赞许。 冯孜后来任贵州按察使,贵州是土民(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一名土民首领叫安国享,桀骜不驯,把持着一处交通要道,高额收取来往商民的过境费,商民怨声载道,但他因大肆行贿官员,一些官员得了好处,睁一眼闭一眼,熟视无睹,使这个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冯孜到任,安国享故技重施,多次暗地里送许多金银财宝过来,冯孜一概拒之门外,不受一丝一毫,安国享黔驴技穷,开始钦佩起这名与众不同、两袖清风的按察使来,不久,终于放弃了多年把守要道收取过境费的特权,从此来往货物畅通无阻,商民称颂。 冯孜是一个大孝子,考中进士后,除在京城任职外,长期在苏、豫、闽、黔、粤等地为官,每次外任,他总是将母亲接往任所奉养,以时刻牢记母亲教诲。冯孜任江西布政使时,母亲以八十四岁高龄卒于江右官署,冯孜悲恸万分,奉丧归葬,按制服阕三年。期满,被任命为湖广左布政使,常年在外,考察各县政务,兴利除弊,以清操自励,深得官民拥戴。冯孜任职湖广,正是嘉靖皇帝大兴土木兴修紫禁城之时,朝廷派员在楚汉一带兴师动众,大肆砍伐木材,劳民伤财,弄得民怨沸腾。冯孜连续十次上书,沥陈民困财绌,请求减缓,始得停息。 冯孜六十五岁时,以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回到故里桐乡。这时他弟弟冯敏也告老还乡。冯敏饱读诗书,是一名宿儒,也常年在外为官,曾官至中书舍人。兄弟俩少小离家,白首归来,同居冯家河西旧宅,相处无间,闲来读书莳花,安享晚年。冯孜七十岁卒于家,入祀乡贤祠。 入清后,冯家河西出了个冯翊,字辅之,以孝亲睦邻名闻乡里。他的儿子冯景夏,官至庐州知府。后辈冯钤,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安徽巡抚等。冯浩,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任湖南巡抚、江南副主考。冯津,任云南剑州知州、河北赵州知州。冯应榴,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任湖北乡试主考、四川学政、吏部郎中、江西布政使、山东主考。冯集梧,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任云南乡试主考。 桐乡冯氏人才辈出,仕进不绝,历明清两朝,前后达两百年之久,成为桐乡乃至嘉兴一地罕见的书香门第和清廉为官的世族。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