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勰(1034-1097),字穆父,是吴越王钱镠六世孙。祖上迁居崇德县洲钱里(今桐乡市洲泉镇)。 钱勰自幼聪慧,是个神童,五岁时,即能诵读千言之文,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四十七岁参加殿试,本应中进士,但因同考者孔文仲触犯新法,钱勰仗义执言,受到牵连而
钱勰(1034-1097),字穆父,是吴越王钱镠六世孙。祖上迁居崇德县洲钱里(今桐乡市洲泉镇)。 钱勰自幼聪慧,是个神童,五岁时,即能诵读千言之文,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四十七岁参加殿试,本应中进士,但因同考者孔文仲触犯新法,钱勰仗义执言,受到牵连而不得中。宋神宗惜才,又念及钱勰先祖钱镠的功德,让钱勰担任尉氏知县。钱勰不负圣望,将尉氏县治理得政通人和。后转任如皋知县,时苏北大旱,引发蝗灾。邻县泰兴知县灭蝗不力,还隐情不报,从而造成蝗灾更烈。知府诘问泰兴知县,泰兴知县诡辩道:“泰兴本无蝗,全自如皋县飞入。”知府飞书急令钱勰严捕蝗虫,不得影响邻县。钱勰回信写道:“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县飞去,还请贵人押来。”知府无言以对,严词斥责泰兴知县推卸责任,抗灾不力。 不久升任三司盐铁判官,京西、河北、京东提刑和陕西都转运使。时王安石当政,派弟弟王安礼来见钱勰,想委任他为御史,钱勰辞谢道:“家贫母病,不能为万里行。”其实是钱勰觉得新政有弊端,不想追随王安石。 元丰六年(1083),高丽(大致在今朝鲜半岛)国王遣使上国,献贡通好。宋神宗为表示上国善意,就派钱勰出使高丽。出发前,宋神宗召见了他,说:“高丽非荒蛮之地,其民好文,尤重读书之人。你是士大夫家世出身,文章出众,所以朕此次派你出使高丽,望不负朕的嘱托。”交谈间,宋神宗还引用吕端故事来启发钱勰。吕端是宋太宗时期的参知政事,清廉俭约,颇识大体,以“办事不糊涂”闻名后世。 钱勰一踏上高丽国土,受到沿途官民的热情接待。高丽官员为巴结这位上国来使,纷纷赠送礼物,其中不乏奇珍异宝。但钱勰除了一些表示礼节性的物品之外,其余一概不予收受。一年后,钱勰完成使命,即将归国,在紫燕岛等候船只时,高丽国王派了两名官员来见,送来了一尊光彩夺目的金器,官员说:“这是王宫内珍藏已久的宝物,吾王因钦佩您的为人,喜爱你的文章,特地让我们携带到此,希望您收下。”这尊金器价值不菲,时值四千两银子,而且造型优美,真是人见人爱。高丽官员满以为钱勰会收下,不想钱勰说:“我在贵国的宾馆里,已经推辞了所有的馈赠之物,为什么还要送我这么贵重的物品?我是不会接受的。”那两名官员急了,说:“吾王派我们来的时候已说了,如果您不接受这尊金器的话,我们回去是要受处分的,您可怜可怜我们,还是接受了吧。”钱勰说:“我不受馈赠,是按照我们的规矩,你们国王要处分你们,是按照他的规矩,我不能为了让你们免遭处分而违背了我们的规矩。这一点请你们务必理解。”钱勰谢绝后,轻松踏上了归国路程。 回国后,钱勰担任中书舍人,后以龙图阁学士升任开封府尹。开封即汴京,是北宋的京城,城里居住着大量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在开封做府尹,稍不留心,就会得罪人,所以许多官员视开封府尹为畏途,胆战心惊。在处理一些案件时,钱勰常会遇到说情者,有些说情者的后台还非常大,有三省六部一台的,甚至丞相府的,但钱勰一身正气,秉公办事,从不徇私枉法,豪贵为之而敛迹,京城治安面貌一新。时任礼部尚书的大文豪苏轼很赏识钱勰,称他“文过崔蔡手,政比赵张健”,意思是说钱勰的文章写得好,超过崔瑗、蔡邕,政声可与赵广汉和张敞相比。崔瑗、蔡邕都是东汉的文章大家,赵广汉、张敞是汉代的能臣,都担任过京兆尹,与钱勰的官职相似。 钱勰后来因为官清廉刚正,得罪权臣章惇,被贬为池州知府,卒于任上。宋哲宗元符年间,钱勰被再次追授为龙图阁大学士。钱勰文章雄健深沉,诗词清新遒劲,书法师承欧阳询,著有《会稽公集》。《宋史》为钱勰立传,这是桐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名入国史者之一。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