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鸿宾与孙女许紫钰 20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和朋友来嘉兴寻访苏小小墓,听说附近住着江南笛王,便登门拜访。当时许鸿宾己年逾古稀,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梅兰芳在许鸿宾的笛子伴奏下,即兴唱了一段昆曲《长生殿
![]() 许鸿宾与孙女许紫钰 20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和朋友来嘉兴寻访苏小小墓,听说附近住着江南笛王,便登门拜访。当时许鸿宾己年逾古稀,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梅兰芳在许鸿宾的笛子伴奏下,即兴唱了一段昆曲《长生殿·絮阁》,引来邻里争相围观,堪称一段佳话。 许鸿宾和昆曲大师俞振飞也多次合作演出,和著名笛师顾兆琪也有交往,顾兆琪曾专程从上海到嘉兴自由弄和许鸿宾学过吹笛子。 1956年,浙江昆苏剧团至嘉兴演出,票房预售不佳,便紧急请许鸿宾出面救场,从上海邀来“传字辈”师兄弟朱传茗、张传芳加演剧目。演出地嘉兴工人文化宫门口贴出大红海报,写明特邀许鸿宾司笛及上海昆曲名家加盟,票房立即好转。那晚演出在即,已经没有时间再提前排练,许鸿宾持笛演奏于台侧,与“传字辈”艺人的演唱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让观众赞叹不已。 如此精深的功力,来自于他半多个世纪从未止息的苦练勤记,许鸿宾孙女许紫钰记得,许鸿宾晚年时仍坚持当年的练笛方式:为持平笛身,在笛子两端各挂一个秤砣或几枚铜钱,冬天时先将手指浸入冰冷的水中,待手指冻僵发红时,取笛子到院中迎着北风吹奏。历经千锤百炼,笛艺炉火纯青。 1956年,许鸿宾担任浙江昆苏剧团《十五贯》的音乐指导,同时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浙江省第一批会员;1959年,许鸿宾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60年代初,因年迈辞去戏校教职,退休回乡,后受北昆名家白云生的邀请到北京教学。 晚年的许鸿宾依然醉心昆曲,逢节日都会和曲友一起拍曲。1962年,与庄一拂合作,以昆曲音律谱曲《试谱毛主席词十四首》,此谱现藏于嘉兴图书馆。 许鸿宾生活朴素,正如许家那副对联:“不依大柳徒工锻,要学餐芝勤俭芳”,这也是许鸿宾的座右铭,他最为珍视的是凝聚了毕生心血的七八箱昆曲手抄折子和自订曲谱,包含八百多出剧目和兴工要义的资料,有线装的《六也曲谱》《集成曲谱》、活字木刻印刷的《昆曲大全》等,还有用土纸手抄的脚本,手折也为数不少。1967年,许鸿宾因肺气肿送医救治无效去世,享年84岁。 参考资料:张卫平《一代笛王许鸿宾》刊于《南湖晚报》;袁玉冰《嘉兴曲师许鸿宾》刊于《剧作家》;蒋国强《昆曲在嘉兴》 吴越电子音像出版;《中国戏曲志·浙江卷》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