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一代水工”汪胡桢(2)

2023-08-14 09:17 作者:许金艳 戴群 许清 黄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汪胡桢把毕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水利建设事业 故乡情深 我把自己的宅第构成一个工字,就是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水利救国的信念贯穿汪胡桢的一生,他对故乡更是寄予深情。 修新志,开新河。在《嘉兴新志》中,

  

汪胡桢把毕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水利建设事业

  故乡情深
  
  “我把自己的宅第构成一个工字,就是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水利救国的信念贯穿汪胡桢的一生,他对故乡更是寄予深情。

  修新志,开新河。在《嘉兴新志》中,汪胡桢先生凭着自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情,运用他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娴熟的文笔,对嘉兴的方方面面,尤其对故乡的河道、水源、水利等做了精辟的阐述,也展示了他在水利方面的特长,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汪胡桢故居前身是“湖滨小筑”,旧称汪家花园。在湖滨小筑的门前,流过的河流就是他1928年主持开浚的鸳鸯湖(西南湖)尾闾的水利工程。新河开成后,如今这条河早已成为嘉兴城市一条重要航道。

  1928年,汪胡桢受聘为太湖水利工程处副总工程师时,在帆落浜东购地4亩,建筑了一幢两层小楼,奉母养颐,后毁于日本侵华的战火中。

  1948年,汪胡桢在毁于日寇的原住址上,重新设计建造了两排平房,供汪母及兄弟居住,也作为自己归乡养老的所在。在设计时,中间采用房廊贯通的方式,从上面看下来,呈一个标准的“工”字形,汪胡桢亲笔题名“湖滨小筑”,并镌刻于墙上。

  他说:“我把自己的宅第构成一个工字,就是时刻不忘做一个称职的水工。”

  小筑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建筑形式,他的小筑清水砖砌墙,林木葱茏,质朴典雅,仿若汪胡桢先生一生的写照,简约而朴素。

  汪胡桢一生奔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建水库时,住草棚、工棚、窑洞,很少回家。据汪胡炜回忆,汪胡桢在亲手建造的湖滨小筑,先后只居住了六七个月。

  而在外孙女武树红的记忆中,外公是一个非常温暖的人,见的次数不多,“给我的印象总是一直在看书、写书。”

  汪胡桢晚年曾几次坐沪杭线路过嘉兴,只能从车窗眺望一下故居,回来的时间少之又少。“卅年不饮鸳湖水,井巷依稀入梦中”,眷念故土的他,去世前夕,还托人打听湖滨小筑近况。

  20世纪30年代,汪胡桢还曾和人在故乡(嘉兴省立二中)开办高级土木科,既帮助贫困子弟解决就学问题,也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汪胡桢说过自己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祖国的科学大坝早日竖起来,这一天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是,如果我能化为一块石子、一把泥土,筑进科学的大坝,我在黄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正如吴旭先生所言:记住一件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件,更要让社会记住为此做出贡献的人。

  1983年,汪胡桢和夫人在87岁那年,就给自己的子女写下一份预告,其中一条,就是他们过世后,要把他们的骨灰撒在嘉兴的南湖中。

  1989年10月13日,92岁高龄的汪胡桢先生在北京寓所溘然长辞,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念。

  南湖完成他们夫妻水葬一处的遗愿。故乡也以温暖的怀抱再次拥抱她的游子。

  站在汪胡桢故居内,隐隐会听到火车经过的声音。“一代水工”的人生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