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子玉(1604—1688),名玙,字子玉,以字行名。生于嘉善,为避明末清初战祸,于1644年迁居新丰镇,为新丰唐氏始祖。
![]() 嘉兴历代先贤像传·唐子玉 嘉兴美术馆藏 唐子玉(1604—1688),名玙,字子玉,以字行名。生于嘉善,为避明末清初战祸,于1644年迁居新丰镇,为新丰唐氏始祖。 他幼年时就随父学诗画,文名早著。在明崇祯乙亥年(1635),华亭81岁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对唐子玉的画有一段题语: 子玉少有隽誉,天机铿宏。时为玄岳之游,饱茹烟岚之致,墨晕风生,驱山倒峡。 唐子玉在游北岳恒山时,所作的山水画,画得“墨晕风生,驱山倒峡”,能得到董其昌青睐,可见他的画技非同一般。 1638年,唐子玉再次远游,游览了武当山五龙宫。五龙宫建于唐贞观年间,均州太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祈祷时竟看见五龙降临,祈雨成功,于是便在此地敕建了五龙宫,成为游览圣地。唐子玉诗兴大发,作《武当五龙宫》七律一首: 五龙居处有仙宫,一径苍苔万壑松。 风颭疏帘摇翡翠,云开绝壁烂芙蓉。 忽闻鸡犬知何处,尚隔烟岚有几重。 昨夜道人行雨遍,满庭凉月露华浓。 此诗被董其昌赞誉“有仙气”,著名学者、诗人朱彝尊称其“有灵魂”,被选入《槜李诗系》。 唐子玉遭逢战乱之苦,故不愿仕清,放弃举业,精研诗画,甘愿清贫。他擅画梅,以表心志,其“唐梅”与镇上汤氏的“汤菊”,朱彝尊说,“在郡邑俱名于时”。 唐子玉曾自画一张小像,小像保存了两百余年,受数代名家评述,既显露出唐子玉高超的画艺,也让后人获睹到唐氏风采。1635年秋,董其昌在小像上留下了颇有史料价值的文字: 偶携小照,神明焕然。忆与若祖华南先生为縞苎交,因善禹方韶龄少年。今子玉世济风雅,惬我老怀。冉冉岁年,获僭交三世,齿于知己,为感叹题此。 董其昌既称赞小像画得精神焕发,又回忆了唐子玉的祖父唐华南,说他俩是至交,那时唐子玉父亲唐善禹还很年轻。今天唐子玉也风度翩翩,有济世胸怀,使我甚感欣慰。获得如此三世之交,我引为知己,因感慨而题此词。 189年后,唐子玉七世孙唐翰题的塾师举人阙鸣珂也在画册上题词: 明嘉善名诸生唐子玉先生,名玙,世居嘉善西塘,宋参知政事名介,字子方,谥质肃之二十三世孙也。甲申避居嘉兴之新坊,与巢端明、褚砚耘,为学行至契。以贫蹇终其身,而所著尽佚。有画像亦佚,而董文敏题迹犹存。 那时小像一度曾散失,在道光癸卯(1843)二月一日,解元张廷济又在小像后题诗: 唐衢不羁才,命蹇抱郁抑。 巢褚乃素交,心迹冰与雪。 电往二百年,形容未消歇。 华亭暮年书,龙骊珠百一。 我缯李巢徐,零简递掇拾。 未知先生贤,后生真寡识。 新坊一带水,泓湛碧一色。 蔗蕲珉石镌,用以述祖德。 张廷济把唐子玉比作唐代诗人唐衢。韩愈认为唐衢是“怀才不遇”,故有“奈何君独抱奇才”诗句相赠。张廷济也认为唐子玉是“不羁之才”。同时还告诉人们说时隔两百年,小像容颜未消。 两个月后,湖南学政、翰林院侍讲平湖人张金镛也将唐子玉比作东汉时善诗画的名士郭泰,在《为唐子玉题诗》后还写了几句小序: 道光二十有三年癸卯立夏日,过蕉庵四兄帆影楼,获瞻子玉先生小像,并观董文敏题迹,余既钦先生之风,复叹蕉庵之能,述祖德不易得也,因系以诗。 看来此时,唐子玉的自画小像又找到了。咸丰八年(1858)冬此像还在,江都知县诗评家朱琪对唐子玉的画像与诗有“矫矫先生,唯德之潜……高风逸节,载在诗编”的赞词。直到咸丰十年(1860),新丰镇遭兵燹,唐子玉的诗画与其私宅帆影楼尽毁于战火。 唐子玉的诗画受到董其昌、朱彝尊、阙鸣珂、张廷济、张金镛、朱琪诸名家推崇,足见其人格与作品的影响力,后人将其画入《嘉兴历代先贤像传》,留下画像。唐子玉诗画俱佳,尤以画出众,惜存世极少,故十分珍贵。在2019年秋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他的《鸳湖诗社诸老赠卞大拙归娄东册》,内有唐玙、袁雪、吴球、沈治、夏大贞、施涛、胡铨各一开,后纸有项圣谟、李楷题跋各一开。不论画者还是题者,都是明代遗民,是当世大儒。此册以350万元起拍,最终以2070万元成交。册中唐玙名列首位,其画作之价值,可见一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