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琼枝照眼 栏杆桥畔宋清如(2)

2024-05-04 17:13 作者:张嫣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石梅小学旁的读书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从上海的书局,从秀水东米棚下,一到寒暑假就翩翩飞来,是相思,是倾诉,更是少年情长。爱人在身旁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或许被生活的日常所填满。爱人


石梅小学旁的读书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从上海的书局,从秀水东米棚下,一到寒暑假就翩翩飞来,是相思,是倾诉,更是少年情长。爱人在身旁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或许被生活的日常所填满。爱人远去后,孤单窘迫的弱女子,扛起一整个家,一部辉煌巨作,对故乡的眷恋,是月下的苦吟,是梦里的缱绻,是回不去的往昔。

  宋清如七岁时,家里请了私塾先生,她开始学习国文。她不爱出门,喜欢整日待在书房里看书识字,或者就在闺房里做针线活,绣花、做油面袋、烟袋和眼镜袋。这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有了自顾自的一番小天地。

  宋清如从栏杆桥出发离开母亲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常熟城里的常熟县立女子高等小学。那是1924年,在私塾积累了一定的国文功底后,县城的高小为她和姐姐清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这所位于虞山东南麓石梅街上的学校,后来叫石梅小学。校址原先是清雍正年间开始的游文书院,1902年改为学昭学堂,是常熟最早兴办的新学之一。与家中的私塾不同,这里的新式学堂,新思想观念、新教育理念,以及开明的生活方式,都在这个小女孩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如今的石梅小学依然建在原址上,沿着小学东边的石梅街向北,见石梅小学旧时的边门,门内是仿古建筑。再往前几步,相邻的石梅3号,见读书台。这个目前占地1.2公顷的书台公园,建于1977年。进入院内,只见古树参天,虽仍枯索期,但也杂花生树,高台石亭,小潭石径,鼻息间尚有暗香浮动,入耳皆是翠鸟啼鸣。攀上正南方向高处的读书台,上有一砖木小亭。读书台以山泥夯筑,居高临下,岿然而立。台内壁间嵌砌梁昭明太子像、《读书台铭》及明佥部御史陈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读书台记》等碑刻数通。亭中有大石台,正面横端镌刻清道光间倪良耀所书《虞麓园记》。

  榆、柏、榉、朴、栎等二十多棵古树四百年来相抱于台下四周。站于台上,石梅小学校景尽收眼底。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响。当年,少女宋清如时常穿过校园来到读书台,和同学的玩闹不同,她喜欢独自安安静静地在读书台坐坐,读书台后院子里的焦尾泉是她最爱去的地方。在这样幽静的山林间,遥想那个芝兰玉树的昭明太子勤奋苦读,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宋清如来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激励。

  焦尾泉得名,来源于古代常熟县署前后的七条横列的溪水。它们如古琴七弦,其西又有一溪通于山脚处,犹如琴尾,邑人就以东汉蔡邕有焦尾琴,名谓“焦尾溪”,其源头即为焦尾泉。

  昔日的泉水源头已成强弩之末,石壁上的“焦尾泉”三字由叶圣陶先生题壁于1977年。

  虽然,石梅小学的求学因姐姐的放弃,半年就被迫中断,然而已经打开的视野,在重新回到栏杆桥的小姑娘眼里,有了朦胧方向。除了自学,宋清如又在家门口的小学补习班补习高小课程,甚至还接触了数学和二十天英文。

  如此,她的人生有了新的出发,命运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她将一次次走入离栏杆桥更远的学堂,去接受新学,融入新社会,以不要嫁妆宁要读书的坚决,去闯自己的天地。这个日后被施蛰存誉为“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作小说“不下于冰心女士之能”的常熟少女,就在1932年的秋天,满心欢喜踏入“门对江潮 山横塔影”的之江大学。

  这一年,东米棚下的青年朱生豪已经在之江大学度过了三个年头,那个命中注定的秋天,他们将在“之江诗社”里相遇。
  
  

宋清如手迹 范笑我提供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