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名士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名士 > INTRODUCE

沈祖棻的生命词条(4)

2024-09-15 10:52 作者:嘉兴故事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原江苏师范学院,东吴大学时期老建筑(现苏州大学) 武汉:易安而后见斯人 1963年春,珞珈山上的春风暖了,新二教学楼104阶梯教室内,聚集了中文系的古典文学教师与研究生们,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讲台边那个清秀素雅



原江苏师范学院,东吴大学时期老建筑(现苏州大学)

  武汉:易安而后见斯人
  
  1963年春,珞珈山上的春风暖了,新二教学楼104阶梯教室内,聚集了中文系的古典文学教师与研究生们,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讲台边那个清秀素雅的身影,她时而略略走动,时而返身板书 ,一口极具辨识度的苏州京白,圆润清晰,从容中节,特别是在朗诵的时候,有一种中国韵文文学声情并茂的音乐美。这是湖北省决定召开李清照学术研讨会,在会议召开前夕,由武汉大学、华中师院(今华中师大)、武汉师院(今湖北大学)三所高校各组织了一次教学观摩。武汉大学担任主讲的自然是向有“现代李清照”之称的沈祖棻。沈祖棻讲李清照详略得当,功夫花在难点上,抓住了几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分析了作者的艺术风格和心灵世界,既有深度又有女性特有的细腻,一致称道李清照被沈先生讲活了。

  在教学中从容有度的沈先生,生活里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承受着个人命运的不公和时代的风雨。1947年12月,沈祖棻在武汉头胎生女,不负责任的医生在剖宫产手术中将一块纱布遗留腹中,此后历经二年,经过大小手术五次,往返上海、汉口两地,才取出已经腐烂的纱布、线头,并截去坏死的肠子一尺多,身体自此大伤元气,卧疾经年。

  1952年,健康状况好转后,沈祖棻回到一别十多年的故乡,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任教,身边又有娇女承欢,过了一段谈诗论文、吹笛唱曲的舒心日子:“人生只合住苏城,片石丛花俱有情。”

  1956年8月,沈祖棻被武汉大学聘为中文系副教授,带着一家三口团聚的喜悦,看尽祖国“星月交辉,霓虹呈彩”的胜景,沈祖棻感慨“盛世难逢,青春可再”而欲“不辞白发花重戴”。沈祖棻在武大为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讲宋词,后来被称道的《宋词赏析》就是这一时期的讲稿。她宁作故人知己,坚持讲晏几道、周邦彦、柳永及其他婉约派名家的作品,使先贤绝学,不绝如缕,难能可贵地坚持了独特的文艺见解。

  苍翠的珞珈山下,秀丽的东湖畔,是沈祖棻人生最后十年的栖息地。这里“晴波浩荡随人远,野色苍茫引兴长”。她的诗笔始终用来记录时代,一组四十二首的《岁暮怀人》诗,慨交亲之零落,感时序之迁流,怀念这些坎坷不平的挚友,以诗存史。

  《早早诗》是祖棻为外孙女早早(张春晓)而作。早早的到来是诗人最温暖的人间晚晴。她用自己无尽的心魂,吟成这篇长诗,浅语深衷,仿佛那些经历过的逆旅、离乱、忧患、愤慨……都纷纷退入了恍如隔世的背景中,模糊在了人世的蹉跎里,正如作家舒芜所说:用童心的灯火照亮了苦难和屈辱灵魂的暗隅。

  沈祖棻离世已四十七载,当年的早早也已步入中年,由她为外祖母主编的《沈祖棻全集》于2023年出版问世。深秋,笔者重访武大,车从珞珈山上下来,途经九区几座老居民楼,出校门,即遇大风吹浪、绿浪粼粼、水声洪壮的东湖。凝视这颇不宁静的湖面,想象着沈祖棻行吟珞珈山的岁月里孤单伫立湖边的消瘦身影,不禁回想她和她的时代。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