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作英像 命书 六十多年前,在蒲作英去世三十来年后,他的一张命书,忽然出现在故乡嘉兴。作英的命书,并不藏在箱笼锦匣,或见之于簿帙旧牒,而是在路边的一堆烂纸垃圾里被人发现、捡拾的。 命书,亦称庚帖、吉帖、八字帖。命书的大小,是一张七寸的梅红纸。
![]() 蒲作英像 命书 六十多年前,在蒲作英去世三十来年后,他的一张命书,忽然出现在故乡嘉兴。作英的命书,并不藏在箱笼锦匣,或见之于簿帙旧牒,而是在路边的一堆烂纸垃圾里被人发现、捡拾的。 命书,亦称庚帖、吉帖、八字帖。命书的大小,是一张七寸的梅红纸。从前的人一出生,便请算命先生用墨笔在梅红纸上书写生诞年、月、日、时辰,配上天干地支如丁卯、癸丑、酉亥、丙寅,就是所谓的年庚八字。旧俗男女订婚须交换命书,去星相馆批八字,决定娶嫁。八字不冲克,宜娶嫁,则择吉大礼成婚。命书,迷信以为攸关人一生的休咎,一般人都是什袭弆藏,不会轻易丢失。 命书上除了一个人的姓名、八字,还有籍贯、先祖考妣,也统统写在这张梅红纸上。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命书上的籍贯、祖祢,对于了解一个人的家世并因此影响到本人的某些行状,是有一点用处的。 晚清大画家蒲作英在生前,似乎没有人知道他确凿的年齿,也从未见命书。而作英对自己的岁数,在老艾之后,总是抱着突梯滑稽的态度:“问其年,常以五十对。”以致同辈的吴昌硕和晚辈的杨逸,在作英逝世后的悼怀文字里,谈到他的享年,或是说:“幼时即闻君名,交君垂四十年,计其寿殆八十余。”或是称,于“宣统三年(1911)无疾坐化”,“则蒲君之年当在九旬左右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