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道士白玉蟾(1194~1229) 我这样铺陈其事,并非信马无缰。查王寿补注《古禾杂识》,成书于道光己亥(1839),刻印于翌年庚子,所增烧阴香一节,虽着墨吝啬,但前一夜城隍庙烧香者以亿万计一句,想象的空间甚大
![]() 南宋道士白玉蟾(1194~1229) 在平时,求雨、祈晴,禳灾保太平,官民都信奉城隍。每年,宏文馆童生考秀才,府属七县:嘉兴、秀水、嘉善、平湖、海盐、石门、桐乡的童生,毛估估总有两三千,他们会聚到府城,先县试,隔两月府试,尔后是院试。每临试前,童生结伴群去城隍庙,买几个保福饺上供,求签卜吉。童生有稚龄的,青年的,壮艾以至须发白似雪的。童生过四十还考,学中称“老童”。童生们,聪慧的、呆痴的、老昏的,挤挤攘攘在城隍殿上,跪拜作揖,年少的不让年老的,把蒲团都压扁。签筒哗哗哗响,摇签筒的道士,两个手脖子都肿。城隍庙,这又是一个极热闹。所以,城隍庙总闲不住;所以,蒲大家的保福饺子生意,一定还算不坏。 ![]() 白玉蟾书法,为蒲华师法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研究者谓作英“家世、出身,迄今为止,尚未十分清楚,有说他祖上编籍‘堕民’,为‘丐户’……有说蒲华曾当过‘庙祝’……”这些个“有说”,都出自嘉兴故老传闻,臆测成分居多。作英和城隍庙道士交好,那倒是可信的。城隍老爷手中那把三尺头大摺扇,扇面上的青绿描金山水,便是作英早年手绘。 蒲氏的家族,作英有一族侄小名阿四在轿行谋生,有一族叔在秀水县学充当隶役,所知也就仅此。 蒲氏的先世,源于何处,祖辈行述,概莫能知。今后,恐怕也不会有这方面的“奇迹”发现。 蒲作英的家世孤陋如此。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