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蒲作英故居 吴昌硕,名俊卿,别号缶庐、苦铁、破荷、大聋等,以字行。浙江安吉人。近世海上画派之大家。昌硕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人,他说童蒙时就听闻到作英的大名,那么在作英其时正当青年,据此推算寿考,
![]() 蒲作英故居 吴昌硕,名俊卿,别号缶庐、苦铁、破荷、大聋等,以字行。浙江安吉人。近世海上画派之大家。昌硕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人,他说童蒙时就听闻到作英的大名,那么在作英其时正当青年,据此推算寿考,不会有太大的错讹。但,作英和昌硕,两人相交四十年,关系至密,作英却把年龄搞得连昌硕都为之有点迷离、雾水,作英的“玩世”之态,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杨逸字东山,号鲁石,晚号无闷,称盥雪翁。上海人。光绪癸卯(1903)举人。工诗善画。杨东山曾在高邕家坐馆。高邕字邕之,号李盦,杭州有名的缙绅,援例纳粟为江苏候补同知。后弃仕版,染丹青,徙居沪上,慷慨好施财,门下多食客。杨东山在高家后园下房,不止一次地见到过蒲作英,头苍苍,衣履不整,据案大嚼,吃饱喝足了,也不称谢,抹抹嘴,去灶下扯一根柴草芯,剔着牙仰首跨步而去。 吴昌硕是蒲作英难得的知己,有一回,昌硕在致常熟名士沈汝瑾的信中谈到作英:“有人自杭来,述蒲老狂态:天寒购得棉袄长过膝,小衫又长于袄,插入袴内,外著长衫,两袖摺而穿之,左右臂如蟹箝,而身如大瓮矣。跳笑作画,如京班武戏中所著之飘风然,可叹可笑。” 京剧里的“飘风”,大概是指龙套的服饰吧,而跑龙套在艺人中最无面目,是末流。 瞧作英这身潦倒的穿着,他如是循墙走,隑壁立,默不吱声等着主人赏酒饭,那倒也罢了,可他偏偏不,偏偏要跳踉、大呼大叫、嬉笑着作画,和士大夫心目中的书画风雅传统,完全格格不入! 这样的行状,岂止当时人难以认同。 这样的行状,是与生俱来的“天命之谓性”吗?尚不能这么说,因为对蒲作英家世的真相,我们实在知道得太少。 六十多年前在嘉兴发现的蒲作英命书,揆之常理,除了年庚八字、籍贯,还应该有祖考、祖贯的名目,多少可供检索到一点蒲氏族系的来历,这本该是获取家世信息的一次绝好机缘。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