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舫的形制、大小,《日记》没有具体的描述。我只好依凭《日记》,从旁推测一二。万历三十七年(1609)八月十七日日记:以余杭南湖水溢,松毛场一带俱洪流,用小舟礴运,遇低桥,贴身仰面而过。至观音桥始登雪舫,
雪舫的形制、大小,《日记》没有具体的描述。我只好依凭《日记》,从旁推测一二。万历三十七年(1609)八月十七日日记:“……以余杭南湖水溢,松毛场一带俱洪流,用小舟礴运,遇低桥,贴身仰面而过。至观音桥始登雪舫,晚泊唐栖……” 杭嘉湖水流曲港之石桥,或梁式石板,或石拱,桥洞大多高三米左右,水涨二三尺,桥相应随水低矮,稍大的船即为桥所阻。“至观音桥始登雪舫”,可知雪舫阻于观音桥,李日华在松毛场一段水程,是换乘小船的。据此似可以推定,雪舫的舱篷高度约三米。主人在舱中起卧、作书画、吟诗、吃酒、品茶、会客,是需要犹如“轩”和“斋”那样的空间的。雪舫的船身长约十米,这是一艘中小型的舫。 雪舫有舵,有橹,有帆,前舱、中舱打通成一大间;板舱,舱门是两扇坡面的挡板,内安装插栓、锁钥;舱两侧各设四扇花格窗,窗的上半镶嵌蠡壳,粉白色;下半裙板髹桐油,荸荠色;舱顶上覆盖竹篾篷,青油漆的,黝黑闪光泽;舱内有卧榻、书架、桌椅、酒坛、茶炉等;卧榻是一张藤绷,供一人睡;书架不会太大,插数十函图书,随手取阅、点读;书架上还放置一些画轴、诗稿,很整齐;桌椅可供四五人散坐,主人坐桌前,桌三尺长二尺宽,可据案写、画、赏鉴晋唐法帖;客来一人,两三人,谈收藏古董,谈朝廷政事,半日竟,送客解缆;酒坛装家酿的雪汁、竹叶香、莲露、百花酝,坛的容量一斗(十五斤),可两手抱起;茶炉黄泥的,小小,炉上坐一把梨瓜形梁白陶壶,煮水烹茶,松萝、顾渚、龙井、天池和罗山庙后岕茶,常备供;船的后舱是艄,架方棚遮蔽风雨;后舱住两仆,摇橹、撑篙、张帆、把舵,一仆姓康,从《日记》所知是壮汉,性喜“掠食”(船工随水取食,行经似“窃”,所谓“脚踏平基三分贼”,但人不以为忤),君实先生直呼其“康奴”。 以上有关雪舫的形制、布置、舟中之事,多半也是由《日记》 点滴的记载而推知。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