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康熙十年(1671)吴孟举携《宋诗钞》去北京,康熙十二年(1673)三上北京,到康熙三十年(1691),这二十年里,吴孟举与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江南文学之士肯定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联系和交往。但要具体地描述这些联系
从康熙十年(1671)吴孟举携《宋诗钞》去北京,康熙十二年(1673)三上北京,到康熙三十年(1691),这二十年里,吴孟举与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江南文学之士肯定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联系和交往。但要具体地描述这些联系和交往是非常困难的,困难在于文献资料的严重不足,这同曹玺曹寅乃至曹雪芹的文献资料不足是一致的。但“古人之事,应无不可考者;纵无正文,亦隐在书缝中,要须细心人一搜出耳”(阎若璩)。那么我们不妨就从书缝中搜一搜吧。 ![]() 吴之振、吕留良等合编的《宋诗钞》。 康熙二十九年(1690),曹寅出任苏州织造。在苏州,他爱上了昆曲。自明代以来,苏州一直是昆曲戏班的大本营;到康熙时,昆曲已进入极盛时期,几乎成了国剧。当时,苏州专业的昆班很多,其中名班就有寒香班、凝碧班、妙观班和雅存班。这些戏班由一个名叫老郎庙的戏曲行会管辖,而这个老郎庙的归口是织造府。与此同时,风雅之士还纷纷组建家庭昆班。曹寅和他的妻兄李煦两家,就有上规模的家班,史称曹寅家班和李煦家班。曹寅家班曾经演出过洪昇的《长生殿》,为此,他还特地将作者请到织造府,尊为上客。也演出过尤侗编写的《李白登科记》。不仅如此,他还自己动手创作了《北红拂记》、《表忠记》、《续琵琶》和《太平乐事》四个剧本,专门聘请曲师让家班习曲串演。兴之所至,曹寅还粉墨登场,亲自参与演出呢。 有资料显示,僻居石门的吴孟举家也有家班。因家班中有一名演艺高超的头牌旦角艺名叫做玉笋尖的,所以吴孟举家班又被叫做玉笋班。玉笋班在黄叶村庄演出,也很有可能作为交流或者交往去南京、苏州等处作私家演出。吴江诗家叶燮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就曾经看过吴孟举家班的演出;他在一首名叫《陈留署中作》的诗中,就提及了名伶玉笋尖。对于这段史料,《中国昆曲大辞典》有这么一句:“吴氏曾带了家班宦游演出。”什么叫宦游?外出求官或者做官才叫宦游。吴孟举没有做官,这一点可以肯定;那么是外出求官?不管怎么说,至少在康熙二十九年前后这段时间,吴孟举在苏、宁等地的交游应该较为频繁的;交游而带了家班演出,也极其正常。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