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熙绪早已在家塾就读,八九岁的他,对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早已了了。熙绪散学回到帆影楼跟纪勋凑在一块温课,这时小哥俩最感兴趣的是背诵《笠翁对韵》里的韵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
熙绪早已在家塾就读,八九岁的他,对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早已了了。熙绪散学回到帆影楼跟纪勋凑在一块温课,这时小哥俩最感兴趣的是背诵《笠翁对韵》里的韵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童音清越,琅琅上口。还有邵尧夫的《蒙学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个,熙绪念起来更带劲,而纪勋往往要扳着小手指数数。 “姆妈,啥叫烟村?” “烟村么,喏——,就是乡下的村坊,你太外公住的地方。” 陈氏夫人抱起儿子,指点着帆影楼楼窗外、汉塘南岸那边一大片平畴绿野上三三两两的村落,轻声细语地说。夕阳西下,暮霭正似水漫溢般地浮动着,愈来愈显沉黑的村舍屋顶上飘荡起一缕一缕淡蓝的炊烟,那牧归的牛在田塍和水沟边缓缓地踱步,互相发出“哞——哞——”的叫唤声,大大小小的竹园、桑树林、稻草垛、石板桥,在光影里渐渐地朦胧。髫龀之龄的纪勋自然还领会不了这样的田园意境,当然,他更不会想到,不出一年,他的童年记忆竟就此一半儿勾留在帆影楼,一半儿勾留在太外公故家——竹林高家埭沈氏依竹堂东邻,那生长有一棵合抱的白榆大树的高氏光裕堂。 ![]() 高家埭周氏祠堂旧址内的石碑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