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竹林二贤传(三)(3)

2013-10-05 11:38 作者:陆明 袁培德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咸丰庚申(1860)季春,纪勋过了五虚岁的生辰。他每天依然由母亲教授三、百、千,识字的进度比较别的孩子快多了,就是那些难认的僻字,他不光记音快速,对字形的记性也真不赖,譬如《百家姓》中的酆、蔺、蒯、颛等


  咸丰庚申(1860)季春,纪勋过了五虚岁的生辰。他每天依然由母亲教授三、百、千,识字的进度比较别的孩子快多了,就是那些难认的僻字,他不光记音快速,对字形的记性也真不赖,譬如《百家姓》中的酆、蔺、蒯、颛等,念三四遍,单个的挑出来难不住他。“照这样下去,吾儿到八岁进家塾,识字岂止两千而已。”陈氏夫人的眼中闪着慈爱的光,很感欣慰地这样说道。

  家族中曾有亲戚对陈氏说,纪勋这么聪敏,一定是个读书种子,不如早早送他去家塾,让进学的先生授他经书。陈氏没有答允。她觉得,纪勋这孩子身子骨总还是单弱,她要十二个时辰都一刻不离开儿子,悉心地呵护着他。再说了,夫君远在扬州,大概是参赞军务繁重,已经多半年不通音问了。每当思念夫君时,只需把儿子揽在怀里,那种“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愁绪也就涣然冰释了。

  帆影楼里,岁月平稳祥和。

  镇上的布庄和乡下的田产,自有夫君的仲弟履正在料理。这位长叔秉性良善,虽读书不多,但治生精明,完全不用陈氏操心。

  婆母沈氏,年高体健,大的冰糖生梨能吃两个。这也是一家人的福祉。

  通常,每天下午,摆在“波稳处”厅堂上的意大利造大自鸣钟,“当、当——”敲了四响时,熙绪从家塾散学回来了。陈氏让小哥俩吃完仆人送上来的点心——或枣泥蜜糕,或莲子羹,或甜馄饨,或鸭油蒸饺……视季节物候而定,都是家厨出品,尔后,在温课前先玩耍一会。令陈氏尤感欣慰的是,纪勋在嬉戏时,总不忘缠着哥哥熙绪去搬动书架上的图书。小小年纪的他,对厅堂楠木书架上摆的宋元刻本、洋纸石印的演义小说,乡试的《闱墨》、《试草》以及楼上书房里满满几大书橱的藏书,都开始产生了好奇心。

  光拣书上的图画看,连带念起来不免有佶屈的释文,纪勋却也很着迷,一双细长如枣核的小眼睛,一眨不眨,乌黑亮。

  这是一部图文斑斓的《二十四孝图诗》,书封上钤唐翰题刻“子弟必读”四字长方朱文印记。

  祝廷锡著《竹林八圩志》为挚友唐纪勋立传,中有“事母尽色养之孝,中年丧妻不再娶,有义夫之誉,亦惧不得母欢也”云云。这种儒的孝和义,跟纪勋幼小所受的家学熏陶大有关系。孝义的褒贬,姑且不论矣。但看他成年后的立志改良社会,在做人行事方面无一丝逾检的表现,实在不能不令人倾服唐氏帆影楼书香的至美至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