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源第一次接近鲁迅是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我是二七年被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州的。十月三日午后,鲁迅抵达上海,在共和旅馆住了几天。八日,搬进宝山路东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
黄源第一次接近鲁迅是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我是二七年被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州的。”十月三日午后,鲁迅抵达上海,在共和旅馆住了几天。八日,搬进宝山路东横浜路景云里二十三号,安了新家。 一到沪上,鲁迅“不料熟人很多,应酬忙得很。邀我做事的地方也很有,但我想关起门来,专事译著”。然而,有的邀请是推不掉的。易培基邀请鲁迅二十五日去劳动大学演讲,就是其中之一。鲁迅说:“因为我去年亲见易先生在北京和军阀官僚怎样奋斗,而且我也参与其间,所以他要我来,我是不得不来的。” 鲁迅演讲时,劳动大学让编译馆的三位助理员黄源、许天虹、钟子岩一起担任记录。鲁迅讲了约一小时。事后,由黄源整理定稿,并根据内容定题为《关于知识阶级》(黄源的回忆文章中多说该文题为《关于知识分子》,收入《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定题为《关于知识阶级》)。稿子由校方送鲁迅审阅,鲁迅于十一月三日晚寄回劳动大学,发表在《劳大周刊》第五期,署黄河清整理。 黄源第二次接近鲁迅是在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八日。 那是鲁迅在劳动大学演讲三天之后,往立达学园演讲。 匡互生与黄源于一九二五年初离开春晖中学到上海之后,夏丏尊、丰子恺等教员也陆续来到上海,与匡互生一起募款租屋办学。起初名立达中学,下半年改名立达学园,在江湾筑新校,立本部。学园设初中、高中及艺术专门部。经过两年多艰苦创业,立达云集了朱光潜、陶载良、刘薰宇、方光焘、陶元庆、夏衍、陈望道等等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声名鹊起。青年们纷纷慕名来投学。对于匡互生的邀请,鲁迅自然也是“不得不来的”。 鲁迅演讲的题目是《伟大的化石》,由黄源记录。可惜的是记录稿被黄源遗失,无法送鲁迅审阅,更未发表,成了一篇只有题目的失传之文。黄源在《在鲁迅身边》一文中回忆说:“鲁迅先生在讲演中,巧妙地揭露蒋介石对孙中山先生的背叛。”至于如何“巧妙地揭露”,已无从知晓了。 演讲结束之后,鲁迅在会客室里休息,喝茶点,谈笑。黄源欣然于近距离接触了鲁迅。 ![]() 左起,一九三六年的黄源、萧军、萧红。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