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热门嘉禾春秋文章推荐

广告赞助商

主页 > 嘉禾春秋 > INTRODUCE

插竹编篱好护持--黄源与鲁迅(上)(3)

2014-03-07 08:39 作者:王福基 来源:www.jiaxing.cc 浏览: 我要评论 (条) 字号:

摘要:黄源有志于翻译,一直边自学日语,边译书。二七年冬,他从日文转译但 渡袂返墓适卤荆械搅Σ淮有摹R惶欤谑榈昀锱加隽⒋镅г霸耐С妈で濉3率敲┒艿谋淼埽谌毡玖粞В乩垂佟F涫保┒芑奖


  黄源有志于翻译,一直边自学日语,边译书。二七年冬,他从日文转译但丁《神曲》的故事本,感到力不从心。一天,在书店里偶遇立达学园曾经的同学陈瑜清。陈是茅盾的表弟,在日本留学,回来过寒假。其时,茅盾化名方保宗,与秦德君避居在日本,先在东京,后到京都,与教育思想家杨贤江紧邻而居,一边养病一边创作长篇小说《虹》。陈瑜清动员黄源并资助他去日本学习。黄源接受了陈瑜清的提议,于一九二八年初辞去劳动大学的工作,去了日本。在日本,黄源与陈瑜清同住东京郊外,他也没有正式进学校系统地学习,而是跑书店,看书、自学,通过日、英两种文本,广泛地吸取世界文化,开阔眼界。一到东京,陈瑜清就引见了黄源心仪已久的茅盾,并从此常去看望。当时茅盾生活虽处于流亡,创作却很旺盛。他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产生了巨大反响,掀动了轩然大波,批判之声不断,名气也因此很大了。茅盾在异国的寂寞中,对黄源的印象不错。黄源与之交往,是学习,是追随,对他以后走进文艺界,走进茅盾,进而由茅盾引荐走进鲁迅起了重要的奠定作用。

  在日本只待了一年左右,黄源自信有了译述日语和英语文学作品的能力,即于一九二九年归国,独自从事翻译工作。到一九三三年,译成、出版了《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一九〇二年级》、《将军死在床上》、《高尔基代表作》等作品。
  
  黄源在一九八一年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时写的《在鲁迅身边》一文中说:
  
  ……我有机会经常直接接近鲁迅先生,出入于他的门下,在他身边聆听他的教诲,那是从帮着《文学》和《译文》两个杂志办一点事开始的。
  
  一九一〇年(清宣统二年),礼拜六派在上海创办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先后由王蕴章、恽铁樵主编的《文学月报》。一九二一年一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其主要成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茅盾,从当月的第十二卷第一期起,出任《小说月报》主编。他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艺术”的宗旨,对该刊作了重大改革,遭到攻击。一九二三年一月起,改由郑振铎主编,出至一九三一年底停刊。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中,闸北商务印书馆的编译所被毁。战事平息后,商务印书馆办的多种杂志陆续复刊,而《小说月报》被经理王云五压制,始终未复刊。这时,在燕京大学任教的郑振铎从北平来上海,邀请鲁迅、茅盾、周建人、胡愈之、陈望道、傅东华、徐调孚、洪深、郁达夫、夏丏尊、谢六逸等十五人,在会宾楼晚宴。席间,他提议《小说月报》改名《文学》复刊,并改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发行,对外用文学社名义,于一九三三年七月创刊。郑振铎仍回燕京大学,并负责北方组稿。此刊名义上先后由郑振铎、傅东华、王统照执编,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出至第九卷第四期停刊,共出五十二期。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特别说明

◎ 广告赞助

◎最新评论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法
      表  情:
      评论内容:
      * 请注意用语文明且合法,谢谢合作 审核后才会显示! Ctrl+回车 可以直接发表

      ◎ 阅读说明READ EXPLANATION

      ☉出处:嘉兴故事         网址:http://www.jiaxing.cc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和网址。
      ☉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由各报章媒体精心收集而来,本站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您想转载此处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本站出处。